炎炎夏日,冰杯成為年輕人經常購買的“解暑神器”,然而食用、選購不當,冰杯也可能會有害健康。9日,福州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布冰杯消費提醒,幫助消費者安全選購冰杯產品。
9日,記者點開福州一即時配送平臺,發現從最經典的食用冰杯到有味道的咖啡冰球、純茶冰球,再到各式各樣的冰杯組合裝,各類產品可謂琳瑯滿目。
據悉,冰杯中的冰塊并非普通自制冰塊,而是經過標準化流程、工廠規模化生產制作的冰塊,其硬度大、降溫快、更耐融。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在購買冰杯時,需要關注兩大安全“雷區”。首先,“水源”是安全基礎。如果用沒經過過濾凈化的水制冰,水里的雜質、微生物將一起被“封印”。其次,反復凍融容易導致細菌繁殖,當銷售環節的低溫陳列柜溫度高于-15℃(國標要求溫度),或遭遇斷電、頻繁開關門時,冰塊會反復融化凍結。一旦融化超過1小時,即使重新凍硬也已成“細菌炸彈”,食用后易引發腹瀉、嘔吐等食源性疾病。
因此,選冰杯要牢記三招。一要查“身份證明”。生產廠家、生產許可證、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標簽標識應齊全,配料表如實標注。二要拒絕“三無”產品,警惕路邊攤“散裝冰”。要觀察冰杯狀態,包裝應密封完好,不要選擇封口破損的冰杯;若看見冰塊粘連結塊、杯壁掛霜,或冰塊發黃、有黑點應立即丟棄。三要守牢“安全紅線”。冰杯開封后2小時內應食用完畢;兒童、老人及胃腸弱者食用需謹慎,避免刺激腸胃,否則易導致腸胃痙攣。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