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區(長樂區)發來一份海濱漫步邀請
——江海的回響 景觀的奇遇
假期第一天,眾多游客來到下沙海濱游玩。
沿著海岸線“飛閱”福州新區(長樂區),色彩斑斕的生態畫卷漸次展開,耳畔傳來江海激蕩的壯闊回響。這樣一片迎風向海的樂土,在中秋國慶假期精心策劃了多場文旅活動,呈現福州新區(長樂區)的多面景觀,彰顯與眾不同的氣度與氣韻。
孩子在沙灘上玩沙。
悠游奇遇
潮隨樂起香盈袖
10月1日下午6時許,日頭沉入海中,晚風吹醒霓虹,如織的人潮折射出下沙海濱度假村的生機與活力。沿著沙灘行走,誘人的香氣鉆進鼻腔,記者尋味溯源,踏入“臺灣士林夜市”。蚵仔煎、大腸包小腸、胡椒蝦、胡椒蟹……幾十種地道臺灣小吃引游人流連,沁著原汁原味的寶島風味。
游客感受“臺灣士林夜市”美食。
“這是臺灣的特色水果愛玉,它曬干之后洗出的果膠搭配檸檬可制成飲品,消暑解渴”“胡椒蝦、胡椒蟹用的都是臺灣的胡椒粉,和大陸的會有一些不同”“燒肉刈包包裹的皮早期是用蒸的,現在有一些變化”……現場,臺北市士林老街商圈繁榮促進會會長吳忠達介紹,此番前來擺攤的都是在臺灣士林夜市經營的商戶,主打一個正宗,而下沙是團隊“跟著媽祖去旅行”的第一站,日后或考慮長期進駐長樂,開拓市場。“我們這次來試試水,看看消費者的接受度怎么樣,希望未來能開展長期合作。”
10月1日起至8日,下沙海濱度假村以“食尚兩岸·邂逅長樂”為主題,精心打造下沙臺灣士林夜市美食音樂狂歡派對系列活動。海浪繾綣,松濤陣陣,下沙海濱度假村以海天作幕,搭臺展現海峽兩岸文化風情。
大人孩子一起玩沙灘車。
福州市濱海文旅產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下沙海濱度假村海岸線依山面海,風光旖旎,平緩的金色沙灘一望無際,是理想的海濱度假勝地。“在下沙海濱度假村美景的基礎上,我們以‘節慶+鄉音’‘電影+文旅’‘旅行+影像’等多維融合模式,統籌策劃國慶中秋系列活動,致力于打造獨具特色的濱海文化品牌,激活假日經濟,充分展現濱海區域文化魅力。”
“上新”播報
新建下沙路正式開通
通往下沙海濱度假村的道路“上新”。
寬闊的路面、完善的配套、清晰的標識……通往下沙海濱度假村的道路完成“以舊換新”。
記者10月1日從福州濱海新城下沙路及接線道路工程項目部獲悉,新建下沙路已正式開通,原下沙舊路隨之封閉。計劃前往下沙海濱度假村的市民與游客,在行至江田環島后,可直接轉入新建下沙路,沿此路直行即可抵達目的地,無需再繞行其他路段,顯著縮短行程時間。
據悉,新建下沙路全長1688米,采用雙向4車道設計,道路通行能力充足,可有效滿足日常通勤及節假日高峰車流需求。
悠游攻略
美食音樂狂歡派對開啟 精彩每天不重樣
10月2日,閩南語經典歌曲演唱會將溫情開唱,通過一首首耳熟能詳的閩臺老歌喚起兩岸同胞深植于心的共同記憶。同日,緣海營地將舉辦福州民謠歌友會,邀請知名音樂人演繹經典曲目,在浪漫氛圍中傳遞聲音的溫度。
10月3日,音樂互動會開放舞臺,邀請現場觀眾即興表演、共展才藝。活動以音樂為紐帶,打造一場充滿歡笑與共鳴的假日歡聚盛宴。
10月4日,源自臺灣地區的電音三太子表演激情登場,將傳統民俗與現代電音相結合,以極具沖擊力的演出形式點燃全場氣氛。
10月5日,長樂音樂家協會帶來高雅的樂器演奏,緣海營地特邀福州樂舞團呈現熱情洋溢的舞蹈表演,藝術與熱力交織,滿足不同觀眾審美需求。
10月6日,恰逢中秋佳節,“海上生明月,兩岸共此時”中秋夜話活動特別呈現。臺灣少數民族音樂人與長樂音樂家協會攜手演出,以月光為幕、海浪為聲,伴隨輕柔海風,共話思念、共賞明月,繪就一幅兩岸同胞溫馨團圓的美好畫卷。
10月7日至8日,景區還將推出多場現場互動活動,邀請游客共舞青春旋律,讓歡樂持續到假期的最后一天,將這場狂歡派對推向最高潮。
交通指南:
從長樂國際機場或長樂動車站出發,可搭乘福州地鐵濱海快線,到達濱海中央商務區站后,換乘645路公交直達下沙景區,沿途可欣賞木麻黃防護林等標志性景觀。
從福州市區出發可乘坐福州地鐵6號線至萬壽站C2口,再轉乘645路公交或打車,約15分鐘路程,即可抵達目的地下沙海濱度假村站;或乘坐公交199路(地鐵葫蘆陣—長樂下洋),換乘福州地鐵6號線至萬壽站C2口,再轉乘645路公交到達下沙海濱度假村站;或搭乘福州地鐵濱海快線到達濱海中央商務區站,后換乘645路公交直達下沙海濱度假村站。
悠游奇遇
渚清沙白鳥飛回
閩江口濕地成為鳥類樂園。
對于派江吻海的福州,閩江河口濕地是個獨特的存在。它位于江海交匯處,是福建最大的原生態河口三角洲濕地,曾用二十多年實現了從“瀕危濕地”到“候鳥天堂”的蛻變,寫就從“人鳥爭地”到“人鳥互相成就”的生態詩篇,成為福州作為新晉“國際濕地城市”的一張重要名片。
秋日的閩江河口濕地,渚清沙白、群鳥翔集。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的重要驛站,這里是遷徙水鳥重要驛站地、越冬地和燕鷗類重要繁殖區,常年分布和越冬水鳥超過5萬只,包括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黑臉琵鷺等眾多珍稀瀕危物種。假期趁著天氣晴好,不妨來此,期待一場與飛鳥的浪漫相遇。
“上新”播報
濕地博物館改造提升 計劃明年2月開放
閩江河口濕地。
日前,閩江河口濕地博物館閉館啟動外立面改造,布展提升工程同步實施。記者了解到,這場改造預計用時5個月,博物館將于明年2月以新面貌重新開放。
作為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重要的宣教平臺,閩江河口濕地博物館承載了生態環境和候鳥保護的公眾教育使命,于2014年對外開放。十余年來,這座博物館受海風侵襲,大門口及序廳等區域出現老化脫漆、鋼構腐蝕、屋面漏水、地磚塌陷等問題。為強化生態教育陣地建設,提升濕地保護宣傳體驗,濕地博物館決定啟動大門口及序廳等區域改造工作。
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造將圍繞鋼結構、玻璃、雨披、石材四大核心板塊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博物館大門口將增設檐口設計,與后門廊架風格呼應,并采用米黃瓷磚搭配黑色檐口裝飾帶,統一建筑風格的同時有效遮擋雨水、保護墻面。針對前廳室內外的結構安全與功能問題,將對鋼結構進行打磨油漆、除銹和切割修復,恢復結構完整性。玻璃廊架將引入“飛鳥”概念,統一設計語言并解決屋頂排水問題。其間,博物館區域布展提升工程也同步實施,對內容和布展形式進行優化提升。
悠游攻略
濕地公園部分開放 三條線路推薦游覽
蘆花紛飛,百鳥酣棲,游客如何深度探訪濕地美景?鑒于閩江河口濕地景觀改造提升還在進行,外圍機場第二高速仍在施工,濕地公園部分區域保持開放,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推薦三條游覽路線。
線路一:媽祖廣場—馬山炮臺—登文道
媽祖廣場位于牛山頂,可沿牛山棧道步行到達,廣場中央屹立著護海女神天妃的雕像,在這里可一覽濕地公園全景。
馬山炮臺所在之處,于明朝設立煙墩(即烽火臺),到清朝順治年間,才正式設立炮臺,用于軍事防御。
登文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歷年間,由當地中了舉人的讀書人幫助修建,因此起名“登文道”,也同時暗含登道考生金榜題名的美好寓意。登文道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小貼士:推薦自駕出行,設置導航終點“文石村天妃廟”,將車輛停放在媽祖廟停車點,步行依次前往“媽祖廣場—馬山炮臺—登文道”或“登文道—馬山炮臺—媽祖廣場”皆可。如選擇公共交通,則乘坐632路至“文石嶺”站下車,步行前往景點。
線路二:媽祖廣場—砥礪觀光道—臥龍灘涂棧道—砥礪觀光道—馬山炮臺—登文道
砥礪觀光道沿途可觀賞濕地風光,并設置有各種濕地和水鳥相關科普宣傳牌,南側還可以看到退養還濕改造后的大片生態鳥島。
臥龍灘涂棧道總長約1.5公里,共建有望遠、致遠、經遠等3個觀鳥屋。整條棧道如巨龍般伏臥在濕地,神游于閩江之畔,是濕地公園最佳的觀鳥步道。
小貼士:推薦自駕出行,設置導航終點“文石村天妃廟”,將車輛停放在媽祖廟停車點,步行上牛山前往媽祖廣場,后沿牛山棧道下山,經砥礪觀光道前往臥龍灘涂棧道,游玩后原路返回。
線路三:濕地博物館停車場—飛羽秘境(保育區)—砥礪觀光道—臥龍灘涂棧道—砥礪觀光道—濕地博物館停車場
飛羽秘境(保育區)占地面積約350畝,由鳳翔塘和漁歌塘組成,塘內營造形態各異的生態鳥島,黑臉琵鷺、斑嘴鴨、綠翅鴨、黑水雞、黑翅長腳鷸等20多種鳥類在此棲息停歇。
小貼士:推薦自駕出行,設置導航終點“濕地博物館”,將車輛停放在濕地博物館停車場,步行前往飛羽秘境(保育區)。出保育區后,經砥礪觀光道前往臥龍灘涂棧道,游玩后沿砥礪觀光道返回濕地博物館停車場。如選擇公共交通,則乘坐632路至“厚東祠西”站下車,步行前往景點。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提示,三條線路均為徒步路線,其中線路二路程最遠,適合遠程徒步活動,游玩時建議做好防曬措施。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