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府25日下午向省人大常委會會議作關于全省文物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稱,數字化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利用插上了科技翅膀,未來還要加強三維文化遺產展示等數字場景應用,打造能看、能聽、能學的交互式、沉浸式“無邊界博物館”。
近年來,全省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17處,不可移動文物總數達到33251處,數量居全國第十位。世界遺產達到5處,數量并列全國第三,10個項目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十四五”以來,全省累計爭取并投入文物保護專項資金16.6億元,實施文物保護修繕工程1274項, 47個縣(市、區)列入全國第一批、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數字化讓文物“活”起來。“十四五”以來,福建省累計爭取并投入文物數字化資金超1億元,完成36家博物館的可移動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對7000余件(套)珍貴文物進行了三維數字化掃描,實現了珍貴文物的高清三維數字化復原與應用。福建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資源管理系統已建設完成,福州文廟、華安土樓二宜樓等數字化保護試點有序開展。
報告稱,接下來要做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福建篇章,持續加強萬壽巖、奇和洞、殼丘頭等重要考古遺址的調查、考古發掘和研究利用。依托平潭水下考古基地等,開展平潭海壇海峽、圣杯嶼元代沉船等水下考古調查與保護利用。系統推進福建海防遺產、古代交通體系、海上絲綢之路等文化遺產調查研究。持續推進三坊七巷、萬里茶道、兩岸媽祖文化史跡、閩南紅磚建筑申遺,加強遺產價值研究。實施中央紅軍長征、中央紅色交通線等線性整體保護利用工程,修繕開放一批重要革命舊址。
還要做好活態傳承、拓寬文化惠民服務路徑,提升各級博物館布展陳列水平,大力培育市場化博物館,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引導向社會開放展陳。
來源:福州新聞網
編輯: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