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進軍,欣欣向榮。今日福州,從海岸到海上,從深海到遠海,海洋“聚寶盆”深度開發,海洋經濟全面發展,呈現嶄新氣象。2024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超3400億元,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列第三。
在海岸,福州積極探索養殖海權改革,通過海域“三權分置”,明晰了海域產權主體,推動海域資源配置利益最大化。
得益于養殖海權改革,位于福州市沿海東北端的羅源縣鑒江鎮不僅解決了長久以來漁民之間的海權糾紛,還推進了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去年養殖戶尤昌祥拿到海權證,心里踏實多了,一口氣下了200萬粒鮑魚苗,比前幾年都多。
同樣在海岸,福州打造臨港工業先進制造業集群,2024年全市臨港規上工業總產值超7500億元,建成全球最大烷烴一體化生產基地、全球唯一完整布局“錦綸-6”八道產業鏈的產業園區。
離海岸線不遠的興化灣海面上,一座座白色風電機組矗立,巨大的葉片徐徐轉動,將海風化作電能。世界級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在這里崛起,下線全球最大26兆瓦級海上風電發電機組,建設全國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
挺進深藍,福州下水12臺(套)深遠海養殖平臺,不斷突破耕海牧漁的邊界。在長樂長嶼島,惡劣海況曾讓漁民望洋興嘆,只能舍近求遠,北上寧德養大黃魚。2020年,離開家鄉多年的王開木決定回到家鄉長嶼島,投資建設深遠海養殖平臺,在家鄉8級風浪中建設“海上糧倉”。去年4月“航寧一號”投入生產,訂單紛至沓來。今年5月,他又投資“航寧二號”,繼續掘金“藍色聚寶盆”。
逐夢遠洋,福州打造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打開鏈接世界海洋的窗口。今年福州遠洋漁船夏季集中返港自5月底開始到7月初結束,共37艘次遠洋漁船自印度洋返航,滿載進口漁獲15721噸,貨值超1億元。
福州向海進軍,不僅在空間上不斷拓展,也在技術上不斷突破——全球首次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海上中試在福州獲得成功,全球首個用廢棄牡蠣殼制造的骨填充材料在福州研發成功……做好“海”的文章,福州一直在努力。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