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2024年,迎來2025年,我們在時間坐標上鐫刻新的奮斗足跡。一個個發展故事、一項項政策舉措,展現著全市黨員干部不懈奮斗、勇毅前行的生動場景,連綴起有福之州的壯美畫卷。
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報到這天,市政協委員們談發展,信心堅定;話創新,干勁十足;說民生,枝葉情深,為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建真言、謀良策。
一張“藍”圖繪到底
【新聞回放】
2024年12月23日,“海上福州”戰略實施30周年座談會在中國船政文化城舉行。政產學研各界代表齊聚,回顧“海上福州”戰略實施30年以來的輝煌歷程,對未來福州市乃至全國的海洋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乘風起,共潮生。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推動福州、廈門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做大做強海洋經濟。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福州號召全市上下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
【新語新愿】
“2024年是‘海上福州’戰略實施30周年,2024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在福州成功舉辦,全球最大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福清下線,黃岐半島海域入選國家級海洋牧場,福州海洋經濟成績亮眼,我感到很驕傲。”市政協委員黃夢財建議,統籌好陸海資源,統籌好海洋三產,統籌好教育科技人才,建設“海上福州人才港”,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要素資源,提升福州海洋裝備產業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水平,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連江被譽為‘中國海帶之鄉’,全國每3株海帶苗就有2株來自這里。”市政協委員陳瀅華告訴記者,這些年來,乘著“海上福州”建設的東風,他所在的福建省天源水產集團有限公司以“公司+漁戶+市場+科技+服務”的多元化模式發展海帶育苗、種植,而且在海帶精深加工方面,開發壓縮海帶、海帶魚丸、海帶面、海帶酥等,大幅提升了產品附加值。他建議,要引導傳統海洋養殖向現代化發展,打造海洋經濟產業鏈;通過制定標準、借助網絡平臺打造爆款等方式,讓福州精深加工的海產品享譽海內外。
“城”就美好新畫卷
【新聞回放】
2024年,“城市品質提升”是貫穿始終的關鍵詞:1月,城區水系科學調度系統建設項目、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項目入選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一批);3月,蒼霞新城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紅廟嶺園區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獲2023年中國人居環境獎;5月,福州獲評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行動城市;7月,鼓樓區鳳湖社區入選住建部完整社區建設案例集(第二批),是福建省唯一入選案例……
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幸福感隨之而來。“道路暢通了”“內河變清了”“家園變美了”……一個個變化都讓百姓為之振奮。
【新語新愿】
“2024年,福州城市面貌‘新意’無限。有三江口植物園、‘兩金’步道的生態綠意,有‘閩江之心’茉莉大街、中洲島的品質提升,還有白湖北園片區、新店東片區的‘破繭成蝶’,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市政協委員林軍華認為,城市更新在改善民生的同時,還應該賦能發展。建議通過優化升級公共空間、盤活閑置資源、引入新經濟業態和多元消費場景等舉措,助力老街區煥發新生機。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福州有基礎、有條件。”在市政協委員楊培峰看來,城市更新在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活化的同時,要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機制。“從目前來看,城市更新多數還是以政府推動為主,市場力量參與不足。”他建議,要積極引入社會資金支持參與城市更新,讓城市更新不光是一個“輸血”的過程,更是一個“造血”的過程。
相知相親情意長
【新聞回放】
2024年12月20日,2024鼓嶺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為“跨越文化差異 傳承友誼信任”。包括“鼓嶺之友”成員在內的150余位中美兩國嘉賓參加論壇,圍繞“努力推動中美友好交流行穩致遠”“共同探尋中美正確相處之道”等重要議題深入交流探討。
從福州到北京,鼓嶺故事不斷回響,成為福州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的生動縮影。這一年,福州還舉辦了“一帶一路”商協會大會、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游節、中國僑智發展大會,日益彰顯“國際范”。
【新語新愿】
“福州有豐富的僑力資源,搭建了僑智大會、‘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等平臺,溝通世界的渠道越來越暢通,對外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快。”市政協委員潘錦川認為,隨著越來越多僑二代、僑三代走上世界舞臺,福州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僑智大會等平臺的優勢,與時俱進加強與新一代僑青的溝通交往,積極組織更多交流活動,不斷豐富華人華僑‘引回來’的方式與內容,激活民間團體帶著本土企業‘走出去’的橋梁紐帶作用。”
市政協委員何艷霞告訴記者,去年她擔任董事的福建鴻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助力高標準建設中印尼“兩國雙園”,赴印尼投資建廠,這讓她對本土企業“走出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文化差異和溝通障礙仍是企業‘出海’的難點,建議推動東南亞華文學校與福州聯合辦學,為中印尼‘兩國雙園’建設培養更多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才。同時,可推行‘訂單式’培養模式,確保畢業生專業技能符合企業發展需求,助力企業規范化運營,幫助更多福州企業順利‘走出去’。”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