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下的福建福州,閩江兩岸燈火璀璨。
自2014年起,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西安與福州兩地輪流舉辦。日前,第十二屆電影節如期而至,十二載春秋,電影節已從一顆種子,長成了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9月22日晚,第十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啟動儀式在福州舉行。福建日報記者 肖春道 攝
回顧十二年歷程,電影節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數據顯示,自舉辦以來,電影節共吸引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參與,電影項目創投簽約總金額超200億元人民幣。
本屆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導演陳凱歌在開幕式上動情地說:“優秀的電影能夠跨越障礙,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據了解,本屆電影節評委會由7個國家的13位知名電影人組成。
第十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啟動儀式現場。福建日報記者 肖春道 攝
今年,電影節首次單獨設置了兩岸電影活動板塊,舉辦兩岸青年電影人交流會、兩岸AI短片大賽、臺灣電影展映等活動。這一創新舉措進一步豐富了電影節的內涵,使福州成為連接海峽兩岸電影人的重要樞紐。
數字背后是影響力的飛躍。本屆“金絲路獎”共收到來自125個國家和地區的2856部報名影片,其中國外影片2600部,港澳臺影片55部。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共有1850部影片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數量遠超歷屆。
參加本屆電影節“金絲路獎”角逐的,不少是新一代青年電影人的作品。在90后青年導演蔡耳朵看來,電影節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能夠讓來自不同國家的電影人表達觀點、分享經驗。
第十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現場。福建日報通訊員 陳天博 攝
陳凱歌表示,希望通過“金絲路獎”看到更多能夠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電影作品、優秀的青年電影人。這種對青年人才的重視,為電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在本屆電影節展映影片中,不乏青年電影人參與創作的身影。福建省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金晨儀認為,電影節展映能有力帶動本地影視力量成長。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院長謝宗貴希望高校可以集結本土培養的青年創作者們,以此展現福建電影本土人才培養成果。
站在第十二年的新起點上,電影節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9月24日,本屆電影節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電影節推介暨簽約儀式,來自柬埔寨、印尼、俄羅斯、南非等國家的九大電影節代表與電影節達成合作意向。
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理事長焦宏奮指出:“中國電影市場擁有9萬多塊銀幕和近20億年度觀影人次,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他看來,電影節將成為各國深化創作、制作、技術等領域合作的平臺。
新技術也為電影產業帶來了新的可能。本屆電影節設置了XR擴展現實單元,推出了“沉浸福州XR展”,通過VR、MR等前沿技術打破傳統影像邊界,為觀眾帶來跨越時空的沉浸式藝術體驗。
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陸亮透露:“近兩年來,俄羅斯、印尼、哈薩克斯坦、埃及等40余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陸續舉辦中國電影周、中國電影節,構建起一套覆蓋廣泛、合作穩定的絲路國家間的電影交流機制。”
本屆電影節落幕了,但光影留下的感動仍在延續。三坊七巷的古老坊巷、閩江兩岸的璀璨燈火、街頭巷尾的電影海報,都在訴說著這座城市與電影的不解之緣。
我們相信,下一個十二年,電影節將繼續以其獨特的魅力,讓電影藝術在千年絲路上綻放新的光芒。
來源:光明日報、新福建客戶端
編輯: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