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藍星》放映與交流研討會在福建師范大學舉行。記者 葉誠 攝
“我已觀影,感覺良好!”23日,福建師范大學星雨劇場內,一場關于星辰與家園的對話緩緩拉開帷幕:中國首部太空實拍電影《窗外是藍星》在這里舉行特別放映與交流活動。現場座無虛席,該校傳播學院師生、專家學者和電影主創齊聚一堂,在光影交錯中聆聽來自太空的回聲。
影片主要畫面由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執行繁重的科學實驗和工作任務之余,使用8K超高清攝影機拍攝。他們完整記錄了自己在軌駐留6個月的工作和生活日常。宇宙的神秘壯闊配以王亞平娓娓道來的旁白,再輔以傾訴般的動人旋律,呈現獨具特色的“宇宙級浪漫”。
現場,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大一學生陳華梅被王亞平的敘述視角深深吸引。“電影以女性的溫暖視角娓娓道來,與航天題材的硬核與雄壯形成反差,溫暖又平靜。”
這部恢弘壯麗的紀錄片源于總導演朱翌冉一個“不可能”的靈感。這位始終致力于航天題材創作的導演,在2021年我國發射“天和核心艙”時萌生了一個大膽構想:能不能把攝影機送進太空,真正在地球之外拍攝一部電影?令人驚喜的是,這個充滿想象力的方案獲得國家航天部門支持,團隊專門研制了8K超高清攝影機,將其安全送入中國空間站,從此開啟太空實拍征程。
普通電影拍攝需要具體的故事腳本和現場實時調度,但太空實拍著實是給朱翌冉帶來了諸多不可控因素。“航天員并非專業攝影師,平時我也幾乎聯系不上他們,只能偶爾通過郵件交流,待他們將素材帶回地球,就像開盲盒一樣。”朱翌冉打趣道,但這種不確定和不可控卻成為他口中的“紀錄片的優勢”。“他們才是最了解航天員生活的人,任何人都無法復刻他們的視角。”
三位航天員在空間站里度過了漫長又短暫的6個月。電影中,一句句“我已出艙,感覺良好”從太空中傳回,他們也一次又一次透過舷窗望向深藍色的地球。
許是這種“回望地球”的視角最動人。“正如片名《窗外是藍星》所寓意的那樣,這種視角背后是一種文化和哲學——我們探索宇宙,是為了更好地守護和回望地球這個唯一的家園。”朱翌冉說,這封來自太空的家書以最溫柔的方式告訴每個人,無論走向多么遙遠的宇宙,我們的目光始終望向家的方向。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