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在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倡導推動下,鼓山農民成立全省首個民辦投資區——福州鼓山福興投資區。投資區成立一周年,習近平同志專門撰寫《從田野走向世界》一文鼓勵“這顆從田野上升起的投資區新星”,繼續創造“無愧于青山綠水,造福于父老鄉親”的輝煌。
市文化館新館、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成為晉安湖畔新崛起的兩個文化地標。記者 張旭陽 攝
三十余年光陰流轉,歷經數輪騰籠換鳥,這里從服裝、鞋帽等低端制造業,向著光電、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都市型工業躍遷,成功入選省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正全力推動打造國家“兩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示范區。這座山水林城交相輝映、產城人和諧共生的產業新城,向我們講述著福州奔向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實踐探索,也構成了福州城鎮化敘事的鮮活樣本。
時代里的一面旗幟
今年6月,位于福興經濟開發區A2-B光電產業園的“工業上樓”相關案例入選全國國資委系統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典型案例。
何為工業上樓?形象地說,就是將工廠從扁平式轉為垂直式,建造更加緊湊高效的生產用房,提升土地利用效能。“這里原是低效倉儲用地,我們創新‘政府+國企’模式,讓廠房從平面到摞起來,將土地容積率從1.7提升至3.0,總建筑面積從3.4萬平方米提升至7萬平方米。”福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建成后,將由政府回購,招引光電上下游企業入駐,形成“上下樓即上下游、一棟樓即一條鏈”的獨特產業生態。
為何全省首個“工業上樓”項目落地福興?是改革基因一脈相承,也是來自現實的改革呼喚。
作為福州城區唯一連片開發區,近年來園區面臨土地不足、用地成本高昂等瓶頸,同時這里也因為便利完善的配套吸引了光電、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都市型產業集聚發展,這恰恰構成了“工業上樓”改革落地的關鍵。福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產業事業部副總經理謝梅騰介紹,技術密集型、輕污染、輕震動的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產業,正是“工業上樓”的優選。
改革,讓福興經濟開發區始終站成時代里的一面旗。三十多年前,面對全國各地投資區建設的熱潮,鼓山人民不甘人后,創建全省首個民辦投資區。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投資區靠“鄉政府收入擠一點、建筑隊伍墊一點、銀行貸一點、各村出一點”,以土地使用權轉讓吸引外資,籌到了園區建設的第一桶金。這種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精神始終鼓舞著福興人。曾任第一任福興投資區管委會副主任的陳定河感慨道:“在國家不下撥一分錢、不下調一個人的前提下,讓當地農民自辦投資區,這是前所未有的!”
堅守青山綠水的承諾
夜幕四合,晉安湖湖面倒映著市科技館新館、市文化館新館、市少兒圖書館新館的光影,不遠處的福興經濟開發區,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新型都市產業正拔節生長,“山—城—湖”綠廊空間縱貫其間,學校、醫院、商圈等綜合配套不斷完善,鋪展生機勃勃的活力畫卷,吸引眾多高新技術和人才密集型產業的垂青。
要發展還是要生態?福興經濟開發區數十年的產城綜合開發實踐證明,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附近的居民還記得,橫嶼一帶曾經聚集二化、耀隆化工等企業,以及建材市場、石材市場等,內澇、水體黑臭問題嚴重。而當時的鼓山,以連片低矮的彩鋼瓦廠房為主,到處塵土飛揚,帶著工業園區特有的印記。宏捷物流負責人記得,1994年搬進開發區,周邊還能看到菜地、池塘。
以連片舊屋區改造為“白紙”,晉安區濃墨重彩繪制“工業園區”向“產業社區”重構的藍圖,尤其是2023年抓住產城綜合開發“省級樣板”工程落地的機遇,組團式推進高品質配套,全面提升人才、住房、醫療、教育等保障,一批優質學校、醫院、文化場館相繼建成。
福興經濟開發區位于鼓山腳下,曾經山洪頻發,2005年的一次臺風,讓園區企業德通金屬一度遭遇滅頂之災。如今,伴隨著一條條內河的整治和晉安湖的建成投用,曾經困擾企業的洪澇問題得到了極大緩解。
內河條件的改善只是一個縮影,產城人融合發展已成為福興經濟開發區招商的“金字招牌”,許多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紛至沓來。“現在配套越來越完善,作為老福興人,我們都深感自豪和幸運。”德通金屬董事長曹雪忠說。
面向未來的嶄新征程
近年來,隨著產業用地進入存量時代,晉安區大力推進開發區載體更新和園區標準化建設。從2009年起,福興經濟開發區陸續實施多輪提升改造,目前,開發區正啟動新一輪擴區工作,著力拓展發展空間,聚焦都市型、服務型、總部型產業,推動形成產業高質量發展集聚區。
據悉,晉安區以“規劃共謀、載體共建、產業共興、服務共享”為原則,全面啟動“1+5”擴區布局,涵蓋福興園、鵝峰園、湯斜園、金城園、益鳳園、宦溪園等多個功能區塊,新增工業用地面積約3700畝,新增規劃工業載體可建面積約530萬平方米,可有效緩解工業用地緊缺、創新平臺不足等問題。
擴區后,各功能園區定位明確、錯位發展,在現有26個產業載體基礎上,將“工業上樓”經驗做法全面推廣。同時,通過盤活省屬企業地塊、推進老舊廠房改造,進一步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從連片菜地到彩鋼瓦廠房,再到如今的摩天工廠,時光刷新的不僅是天際線,也是城市規劃和產城設計理念。面向未來,福興經濟開發區將堅持“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育生態”,以光電產業為主導,積極擘畫“湖光山色”產業藍圖,構建以都市型、服務型、總部型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集群,久久為功續寫“從田野走向世界”的嶄新篇章。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