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這是林則徐在廣東查禁鴉片時寫下的一副楹聯。
。
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廣場上的林則徐塑像。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開放包容,清廉剛正;言為士則,行為世范。
9月10日是教師節,《閩人智慧·福州系列》紀念林則徐誕辰240周年主題策劃第三期一起走進林則徐的內心世界。
弊絕風清 為國選才
作為晚清名臣,林則徐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和選拔,他曾多次擔任考試官,整頓考場弊端,推行革新舉措,對當時科舉制度的公正運行產生了積極影響。
1816年,林則徐出任江西鄉試副考官時,他的父親林賓日曾叮囑他:“自以為躓于場屋,倍知科名之難,屢諭衡文當慎之又慎。”
鄉試閱卷 圖源:林則徐紀念館
鄉試工作歷時月余,從出題到閱卷的每個環節,林則徐都認真細致,杜絕舞弊。發榜之后,“訪詢輿論,均謂此次所錄,清貧績學者甚多,謂之清榜。”
1819年,林則徐出京前往云南任鄉試正考官。他對全部試卷“悉心校閱”“逐加評點”,共錄取正榜54名、副榜10名,成為云南科舉史上考取士子最多的一次。
云南貢院舊址至公堂 圖源:林則徐紀念館
他在《己卯科云南鄉試錄序》中寫道:“俶詭浮薄之詞,概斥勿錄”,要力拔“有志于學,求副實用,不以小成自甘而浸淫風雅”的真才。
擔任江蘇巡撫期間,林則徐對科舉的弊端進行了系統整頓:對考官閱卷馬虎、爭先薦卷等行為予以嚴懲,創立“三門入場法”整頓考場秩序,對雷同卷規定“四書經文雷同三行以上者”即遭降級或革除功名,全篇抄襲者終身禁止應試。
在他的精心整頓下,江南貢院考場秩序煥然一新。發榜后,人們稱贊所錄舉人大多是“素有文名之士”。林則徐的革新舉措,在江南鄉試中沿襲下來。
懲貪拒賄 以廉立威
清代官場腐敗盛行,民間素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和珅倒,嘉慶飽”的說法。
林則徐為官三十余載,始終清正廉潔,一心為民。
他在《答陳恭甫前輩》一詩中,對攀附弄權、“志在飽溫”的“利祿徒”予以痛斥。對于吏治,他認為“立政之道,察吏為先”,朝廷對于官員的考察應該“首以清廉為重”。
林則徐畫像 圖源:清風福州
1820年,林則徐到任江南道監察御史時,便毫不留情地參奏滿洲貴族出身的時任河南巡撫琦善辦事不力、庸碌無能。同年,他又在《副將張保不宜駐守澎湖并請限制投誠人員品位折》中,直指官場中“濫保市恩,漸成風氣”的弊病。
1830年8月,林則徐從北京出發赴任湖北布政使。進入湖北境內后,林則徐立即發了一道“傳牌”給沿途官員,宣布了對人對己的廉政要求:
一是赴任途中一切費用自理;
二是不準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溜須拍馬;
三是不搞遠接高迎官場縟節;
四是不準打著本官的旗號私索錢物,如有勒索者立即嚴辦。
這是林則徐上任前的廉政宣言。
八年以后,林則徐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南下廣州禁煙。此行經直隸、山東、安徽、江西、廣東五省,行程數千里。行前他又發出“傳牌”,對沿途接待事宜作了明確規定,概言之是“三嚴禁”:
一嚴禁高接遠迎,交通工具自行解決;
二嚴禁鋪張奢靡,“不必備辦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窩燒烤”“只用家常飯菜”;
三嚴禁索賄受賄,不許“索取絲毫”。
這兩道“傳牌”,可以說是林則徐的“廉政公示”,不僅杜絕了行路中的送禮行賄,也有效防止了地方官吏借迎送之名敲詐勒索百姓。
廉潔自律 垂范后世
林則徐兩任欽差大臣,五任地方總督,歷官十四省,為官三十余年,到底留了哪些家產給子女?在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里,珍藏著一份1847年林則徐在陜西巡撫衙署養病期間給三個兒子立下的《析產閹書》。
林則徐《析產鬮書》局部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除文藻山住屋一所及相連西邊一所,仍須留為歸田棲息之區,毋庸分析外,其余田屋產業,各按原置價值勻作三股,各值銀一萬兩有零,即每股或有多寡,伸縮亦不過一二百兩之間,相去不遠。”
林則徐官至一品,留下的財產尚不及他一年的“養廉銀”,且無現銀可分,足見其為官清廉。后來,曾國藩在聞得林則徐鬮書時曾感慨:“聞林文忠公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撫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輩當以為法。”
在《析產鬮書》中,林則徐囑咐兒子們:“產微息薄,非儉難敷,各須慎守儒風,省嗇用度。”他還告誡:“凡我子孫,當念韓文公所云‘辛勤有此,無迷厥初’之語,倘因破蕩敗業,即非我子孫矣!”
林則徐給子孫所留家產雖然不多,但他卻給子女留下了嚴謹、節儉的寶貴家風。1839年9月,林則徐在巡視澳門后,針對世風日下的時弊,以54歲的人生閱歷,綜合民間流傳的格言,在廣東前山寫下“十無益”格言,現立碑于珠江邊海印橋腳。
林則徐“十無益”石碑拓片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十無益”格言是林則徐的修身準則,也成為林公后人代代傳承的家訓,今天讀來依然給人教益、促人警醒。
1995年8月24日,在福州市紀念林則徐誕辰210周年大會上,時任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提出,我們要“繼承、發揚林則徐堅貞不渝的愛國精神和氣貫長虹的民族正氣,學習他清廉剛正的高尚風范,學習他‘開眼看世界’的開拓精神”。
“一身正氣山河動,萬里長風日月明。”林則徐以愛國主義報效祖國、以民本思想善待人民、以革新理念面對挑戰、以清廉風范涵養正氣,他留下的這筆精神財富,歷久彌新,正如故居旁邊的榕樹根深葉茂、生生不息。
來源:福建日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黃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