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主管主辦的《學習時報》刊發福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吳賢德署名文章《因地制宜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
全文如下:
因地制宜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
吳 賢 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新型工業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我們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牢牢守住實體經濟,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大力推動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福州市牢記囑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和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持續深化拓展“三爭”、開展“奮勇爭先”行動,堅守實體經濟不放松,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推進新型工業化全過程,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福州高新區。林雙偉 攝
深刻認識推進新型工業化對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重要意義
福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30多年前,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領導福州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了一系列前瞻性、開創性、戰略性的實踐探索,留下了寶貴思想財富,取得了豐碩實踐成果,特別是主持編制了《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以下簡稱“3820”戰略工程),明確了“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宏偉目標,為福州擘畫了美好藍圖?!?820”戰略工程將工業化作為推動福州發展的重要抓手,對工業發展作了專章規劃,明確了戰略目標、重點、步驟、措施。這些都有力推動了福州工業經濟實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撐了福州經濟社會事業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我們深刻認識到,傳承弘揚“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是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和準確把握新型工業化重大意義、目標任務、組織保證的生動教材,對推進新型工業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指導意義。
福州軟件園。池遠 攝
30多年來,我們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工業增加值從1992年不足50億元,到2024年近3200億元,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達1.1萬億元,進入2024先進制造業二十強城市。注重科技創新引領,大力推進閩都創新實驗室等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4600家,獲評全國創新驅動示范市,連續四年入選全國最佳引才城市。注重優化產業結構,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持之以恒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育生態,因地制宜培育縣域重點產業鏈,打造13條市級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形成6個千億產業集群。注重建強園區載體,深入實施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形成兩軸兩灣區16個工業園區發展格局,培育產值(營收)超千億元園區4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3個。注重工業項目建設,堅持大抓招商、大抓項目、大抓產業,運用項目推進法,落實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十四五”以來,工業投資年均增速達23%。注重推動技術改造,“十四五”以來,技改投資年均增長22%,獲評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特別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4年全市數字經濟規模超過7900億元,占GDP比重達56%。注重培育經營主體,持續完善優質工業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截至202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046家,其中百億以上企業(集團)20家,7家企業入選2024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
東南奇瑞汽車生產線。林雙偉 攝
努力走出一條有特色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實踐充分證明,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都是指引福州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將倍加珍惜,始終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一張藍圖繪到底,引領新型工業化全過程,努力走出一條具有福州特色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福州大學城。林雙偉 攝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快建設以一流大學城、東南(福建)科學城為引領的科創走廊,推進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福州片區建設,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會。聚焦本地產業發展需求,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健全產學研用金對接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與閩都創新實驗室、福興創新實驗室、福州大學等大院大所大學合作對接,支持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全鏈條推動科技成果就地就近就快轉化孵化產業化。
閩都創新實驗室。林雙偉 攝
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健全“243”先進制造業集群梯次培育體系,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更新,做大做強紡織功能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工等2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產業集群,加快打造綠色冶金新材料、電子信息、軟件信息、高端裝備等4個國內領先產業集群,持續培育新能源汽車、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等3個區域特色產業集群。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差異化布局縣域重點產業,促進橫向協同和區域合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
福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林雙偉 攝
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搶抓數字技術變革機遇和數字經濟先發優勢,發揮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溢出效應,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深入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推動集群式快速復制、鏈條式協同轉型。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積極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推進福州新區人工智能算力集群擴容和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建設,打造區域級智能算力樞紐。
橘園洲智能產業園。林雙偉 攝
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優質企業。引導各類企業聚焦細分領域進一步做專做精做強,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發展空間,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福州制造標志性品牌、企業。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制造業領域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強市戰略,制定出臺更加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支持民營企業加強科技創新,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引導民營企業堅守實體、深耕細作、發展壯大。
福州市政務服務中心。石美祥 攝
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數字政府、法治政府,落實服務企業“四通四到”機制,深化拓展“高效辦成一件事”和涉企服務“一類事”改革,著力打造能辦事、快辦事、好辦事、辦成事的“便利福州”。完善更好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機制,落實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全力幫助企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建設,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引領區。
(作者系福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來源:學習時報
編輯:黃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