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榕城,茉莉正香。5日的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沉浸在一片馥郁芬芳中,為期4天的第五屆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節和第四屆福州茶葉交易會開幕。本次盛會以“中國茶·世界享”為主題,展覽面積超3萬平方米,設立三大主題館、十大展區,共吸引27個政府展團、700多家企業參展,全面展示“中國茶”的文化底蘊與產業新貌。
茶交會現場人氣旺。記者 石美祥 攝
茶產業“興”起來
上午10點不到,各展區已是熙熙攘攘。花香與茶香交織中,人們在這里品茶、事茶、論茶。
作為國家級非遺烏龍茶制作技藝(鐵觀音)代表性傳承人,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禮帶領品牌實現全國連鎖店超3500家、連續數年躋身“中國品牌價值500強”。在他看來,品牌成功的秘訣,離不開對品質的追求,而科技發展下的科學化管理與標準化生產,正是讓每一泡茶都更加穩定、可靠的絕佳方案,“堅守傳統、擁抱現代,才能讓傳統名茶在新時代煥發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曾以“世界茶港”領航茶貿易的福州,如今在產業現代化的道路上,依舊茶香濃郁、步履不停。近年來,福州深耕“三茶”統籌理念,推動茉莉花茶全產業鏈躍升,2024年出產茉莉花茶2.2萬噸,品牌價值高達46.84億元。
與此同時,產業的新動能,也正以更輕盈而現代的方式落地生香。
當天的開幕式上,18個項目現場簽約,涉及智能農業基地、深加工研發、生態養殖等領域,總投資逾22億元。其中,永泰縣引入意大利技術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騏福生產基地推動臺灣農業科技落地;福建春倫集團計劃打造春倫福州茉莉花茶數字化智能生產基地,建設8700平方米的現代數字工廠、綜合數控中心、茶葉評審中心,5條全自動化精制生產線,以及1000立方米的冷庫。
茶非遺“新”起來
指尖輕揚,茉莉與茶坯在竹匾中簌簌翻飛……現場,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代表性傳承人手中的一捧捧花茶散發的香氣彌漫在會場,也飄進觀眾心里,喚醒一場關于非遺如何走向未來的思考。
“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的發源地,傳承和保護這一技藝,是我們每一位茶人的責任。”國家級非遺花茶制作技藝(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代表性傳承人王德星深知,不僅要堅守手工制茶的靈魂與精髓,更要順應時代發展,積極擁抱現代科技。為此,他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帶領團隊潛心鉆研,研發出《一種單瓣醇香茉莉花茶的窨制方法》,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國家級非遺福鼎白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林振傳則提出技藝創新、體驗方式創新、品牌創新“三大創新”,也為非遺茶技藝的創新性發展帶來一條可行之路。
在茶類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方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農業農村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閔慶文十分肯定福州的引領作用。“去年福州牽頭成立全球首個茶類農業文化遺產聯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他說,此次活動還吸引了來自日本和韓國的茶類農業文化遺產地區代表參加,真正實現“中國茶·世界享”的愿景。
在世界的共鳴之外,閔慶文還強調集體的協作,“一杯好茶不僅靠制作工藝,還要有好品種、好生態、好種植技藝。我們的茶農和花農也應站在這樣的舞臺上,他們同樣是這項農業文化遺產的重要傳承者”。為此,他建議,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帶動、科技支撐、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多方機制,保護農業文化遺產。
市民在茉莉花茶拍報機前打卡。記者 石美祥 攝
茶文旅“潮”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文化節還藏著一座“會呼吸的文化展區”。
走進位于海峽國際會展中心4號館的2025福州茉莉花茶文化主題展區,文化長廊中陳列的老照片講述著茉莉花茶的窨制史;一旁的文創陳列區里,茉莉花茶冰箱貼等創意產品吸引眾多年輕人駐足欣賞。
“快看,我的照片上頭條啦!”在展區東北角,兩位女孩舉著剛打印出來的個性化報紙,興奮地對著手機鏡頭自拍。本屆文化節上,“茉莉花茶拍報機”是最具人氣的互動打卡項目——觀眾只需掃碼拍照,就能生成一份頭版印著自己照片的展會“獨家新聞”。
活動現場,市農業農村局還聯合市文旅局首次發布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精品旅游線路,將分散的茶山、花田、古厝、非遺工坊與都市商圈串珠成鏈,為市民游客提供“可聞、可品、可體驗”的茶文化之旅。
茶香漫過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飄向城市各個角落。從三坊七巷的福州茉莉花茶文化館到上下杭的大眾茶館,從帝封江的茉莉花主題公園到連江長龍的爐峰山,越來越多茶文旅新場景的出現,正在豐富城市的底色與風韻。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黃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