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住目標不放松 一張藍圖繪到底
努力打造展現中國式現代化成果的市域樣板
——“福州市確定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發展目標30周年”座談會發言摘登
8月29日,“福州市確定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發展目標30周年”座談會召開。會上,與會嘉賓、親歷者、專家學者代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等重要論述,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關于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展開交流探討、分享心得體會。
福州西湖公園綠意盎然。(市資源規劃局供圖)
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指引的方向前進
省政協原副主席 金能籌
很高興應邀參會,和大家一起重溫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歷程。
第一,深切感受到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宏大格局、遠見卓識。在20世紀90年代初,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國內改革開放熱火朝天,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敏銳洞察國內外經濟形勢,提出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課題。這個思路非常超前,有幾個特點。一是看得遠。習書記超前謀劃了“3820”戰略工程。同時,提出了更為長遠、更高層次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目標,作出了“三步走”的戰略安排。二是想得全。在這個目標下,圍繞經濟、社會、科教、基礎設施以及人等五個現代化,作了通盤、細致的考慮。三是謀得實。習書記到任福州以后,超過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基層調研。這些長遠目標的制定,經過了深入調查、廣泛研討和反復論證。四是把得準。習書記立足福州的實際和獨特優勢,創造性地提出建設具有福州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這些重要理念、主要思路、具體舉措,與中國式現代化一脈相承、一以貫之。
第二,深切感受到馬克思主義實干家的務實作風、敢作善為。習書記在謀劃制定戰略目標的同時,倡導和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實踐,做了大量工作。當時福州基礎差、底子薄,習書記帶領我們先在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在經濟方面,習書記堅持“走出去、引進來”“以僑引僑、以僑引臺”,把經濟發展的觸角伸向國外,促成冠捷、東南汽車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福州,興辦福興、元洪等開發區,推動福州高新區榮獲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等等。這些重大產業項目、平臺載體構建起了福州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至今仍是福州經濟的重要支撐。在基礎設施方面,習書記到任后,建成了長樂國際機場、福州港、福廈和機場高速、市內二環路等一批大型基礎設施,福州的城市面貌、功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此外,在舊城改造、水系治理、文化保護、投資環境等領域,習書記都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為福州走向現代化、國際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30年過去,回過頭來看,習書記當時對福州的定位和未來發展把握得非常精準,這些發展戰略至今仍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特別是現任市委市政府班子的努力下,福州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成效顯著。希望省里繼續加大力度支持實施強省會戰略,助力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同時,也希望福州能夠繼續沿著習書記當年規劃的目標,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重要理念與重大實踐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先行探索
省委黨史方志辦主任 劉大可
早在30年前,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間就擘畫了“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宏偉目標,并深刻把握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定位、意義、條件、目標、步驟、措施等,這些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在市域層面的先行探索。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的政治立場。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間,謀劃實施“堡壘工程”計劃,倡導“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作風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從地方到中央,習近平同志始終深刻把握黨的領導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關系,深刻把握黨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根本保證,彰顯了堅定的政治立場。
二是堅持前瞻謀劃的戰略思維。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間,親自主持編制“3820”戰略工程規劃,并提出在實現20年規劃目標之后,再用20年到30年的時間,把福州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城市,其時間節點就在2030至2040年,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分步走”的戰略安排極為契合。從地方到中央,習近平同志既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一貫性、整體性,又深刻把握實踐發展的連續性、階段性和時代性,通過科學謀劃總目標和分階段實施目標構成的共同奮斗目標來凝心聚力、推動發展,充分彰顯了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和以高質量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方法。
三是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間,在推動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時要求“提供多層次的消費設施和居住條件”,把“提高人的整體素質”作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最重要、最關鍵的一條”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將人民群眾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力量。從地方到中央,習近平同志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
四是堅持系統推進的工作方法。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間,堅持現代化與國際化同步推進,把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與實施“3820”戰略工程、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海上福州、福州城市總體規劃等戰略銜接起來、系統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引領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從地方到中央,習近平同志始終把現代化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深刻把握各項戰略部署和政策舉措的整體性、關聯性、耦合性和協同性,彰顯了善于把握重點、整體推進的系統思維。
現代化國際城市:“鮮明特質”“戰略謀劃”“哲學智慧”
中央黨校一級教授 韓慶祥
“鮮明特質”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間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屬于一種“戰略謀劃”,這種“戰略謀劃”是習近平同志從政以來的一個“鮮明特質”,可以提煉概括為六點,一是注重調查研究、二是注重哲學思考、三是注重戰略謀劃、四是強調造福人民、五是堅持胸懷天下、六是對黨忠誠。
“戰略謀劃”習近平同志注重戰略謀劃,他第一次提出“要把福州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要與“3820”戰略工程的提法保持一致。習近平同志強調,不要在概念上把城市建設的目標引向“大、洋、緊、近”。“大”,就是片面強調規模要大。“洋”,就是片面強調按西方城市標準進行建設。“緊”,就是對國際大都市的定義不能太緊,缺乏彈性空間,缺乏創新性。“近”,就是過急地認為要在5年至10年內實現國際大都市的目標。
正因如此,習近平同志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2000年達到國內先進城市發展水平;第二階段,到2010年,達到或接近亞洲中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當時平均發展水平;第三階段,再經過二三十年,使福州躋身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列。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本質相關,二者是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的關系,即福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在市域層面的實踐萌發和早期孕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生長點與發展源,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樣本”,它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基礎、實踐源泉、實踐載體和實踐樣本,而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又為新時代福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提供了理論引領、方向指引和行動指南。
“哲學智慧”從哲學上總結提升習近平同志從政以來的鮮明特質尤其是所作的戰略謀劃,可以揭示其中蘊含的哲學智慧。一是“實事求是—人民至上—知行合一”相統一。二是堅持“定位—定標—定法”相統一。三是堅持“抓住主要矛盾—解決根本問題—突出工作重點”相統一。四是堅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面向未來”相統一。五是堅持“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打牢支點”相統一。
福州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重要啟示
國家發改委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史育龍
1995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親自為福州確定了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宏偉目標。30年來,在這一目標指引下,福州實現了從“后排就座”到奮勇爭先,從“紙褙小城”到宜居幸福城,從濱江城市到通江達海的現代化中心城市的精彩跨越。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實踐,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探索實踐的鮮活案例和生動縮影。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與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認識上一脈相承、在實踐邏輯上一以貫之,對于我們今天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是強化戰略思維,科學制定有前瞻性的奮斗目標,分步驟有序有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30年前,習近平同志高瞻遠矚地把現代化國際城市作為福州完整的長遠發展戰略目標,并制定了用30年~50年時間“三步走”實現目標的安排,這一安排緊密銜接“3820”戰略工程,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化的福州城市發展戰略體系,引領福州成功實現30年歷史巨變,為我們今天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精神財富和科學的工作方法。
二是樹立全球視野,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大勢、走開放包容的現代化之路。在謀劃推進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時,習近平同志就強調對外開放是福州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從當年部署實施“海上福州”戰略,推動建設元洪投資區等,到此后推進福州新區開放開發、推動自由貿易區提質增效、促進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先行城市等一系列前瞻性戰略性舉措,福州始終走在開放發展的前沿。開放,為福州拓展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給福州增添了持久強勁的發展動力。
三是立足特色優勢,聚焦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更加堅實的經濟基礎。30年來,福州按照既定的戰略目標,依托特色優勢謀劃重大戰略舉措,從“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宏觀調控機制”“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推進科技教育和經濟建設的緊密結合”等做起,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高速度、高效率、跳躍式前進和超常規發展”,夯實了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經濟基礎,也增強了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四是注重以人為本,堅決站穩人民立場、彰顯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習近平同志在謀劃推進福州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時,就強調要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讓廣大市民都明確福州城市的發展目標方向,使廣大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從樹立“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到推進產城人深度融合發展,“有福之州、造福于民”體現的人民性是福州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始終如一的鮮明特征。
承山水文脈,繪世界名城
國際著名城市規劃大師、新加坡墨睿設計事務所董事長 劉太格
從我本行的角度,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會議,從感性的視角,我祖籍是福建泉州永春縣,母親是福州清代舉人的女兒。福州市有三山,我在新加坡上的小學,就是福州會館辦的三山小學。這份血脈與情感,讓我對福州始終懷有一份親近與牽掛。
1986年,我有幸受時任國務委員谷牧邀請,以新加坡政府官員的身份,第一次為福州做中心城區的規劃方案。那是我本人在中國的第一個規劃作品。那時的福州,正處在新的發展起點。我始終堅持“城市發展要望得遠,而非只看腳下”,有長線思維才能為城市奠定堅實的未來。我在方案中不僅把新城區規劃完善,還特別提出保護三坊七巷,讓山水文脈與歷史肌理成為福州城市的靈魂。
正如我常說的,規劃必須錨定長遠目標,而非僅僅滿足現實條件。正是憑借福州政府不貪一時之功的規劃定力,這份構想才有幸在福州得到實現。福州“東進南下、沿江向海”的發展戰略,形成組團式發展的格局,既順應了自然山水,又契合現代化城市發展。今天的福州,榮獲聯合國頒發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這讓我由衷感到欣慰。
20世紀90年代,在最終方案完成之際,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表示看好我的規劃方案。后來,受其邀請,我主導了長樂機場的總規和第一航站樓的設計。那是福州面向世界的重要門戶工程,他當時親自關注、親自推動,讓我感受到他對城市的遠見與高度重視。
2016年,由于福州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劇增,我又受邀作一個2075年的全域遠期規劃,預計人口可達1100萬人,并按我本人多年來的規劃實踐原則,把福州的城市結構當作一個星座城市,分割成2城2區3鎮。各個單元都安置各等級別的配套,打造一個世界級、功能完善、形象優美的城市。
在我與福州結緣的過程中,有一位重要人物始終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習近平主席。在他擔任浙江省委主要領導期間,我還曾拜訪他,就城市發展交換了深刻意見。之后在新加坡,我作為第一個非中國公民的建筑師設計了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和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在2010年和2015年文化中心的奠基和開幕儀式上,他作為主賓出席。他一眼就認出我,一邊握手,一邊親切地說:“我們是老朋友了。”這種延續多年的情誼讓我深感溫暖。
我深信,福州未來一定能打造成功能完善、形態優美、具有地方山水和建筑基因的世界級城市。如有機會,我也希望助力福州未來建設成為享譽國際的世界名城。
建設引領時代、富有活力的現代化國際城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隆國強
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是中國式現代化在市域層面的實踐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從百年大變局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大局出發,把握新的機遇,推動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再上新臺階。
一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時代現代化國際城市發展的新趨勢,前瞻性謀劃城市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必須深入研究信息化時代城市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新規律,不斷深化對信息化時代城市發展規律的認識。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必須制定前瞻性的城市發展戰略。“3820”戰略工程是頂層設計的典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分階段、分領域推進的,實現各個階段發展目標、落實各個領域發展戰略同樣需要進行頂層設計”,要求“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系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這些重要思想是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根本遵循,要在把握信息化時代城市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從各個城市實際出發,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城市發展戰略。
二要堅持創新發展,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必須堅持創新發展。既要牢牢抓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革命的機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前布局未來產業,也要重視利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賦能千行百業。既要重視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也要重視商業模式創新,鼓勵發展新興業態。還要重視城市管理與發展模式的創新,超越以往以土地出讓、招商引資為主要特征的“經營城市”模式,建設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要把握創新發展的豐富內涵,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三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把現代化國際城市打造成雙循環的門戶樞紐。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也是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本質特征。要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構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打造高端創新要素引力場,建設國際創新中心。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提升資金、人才、商品、服務跨境流動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暢通國際國內經濟循環,增強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城市國際合作與交流能力,把現代化國際城市打造成為雙循環的門戶樞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