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林則徐,大家都不陌生,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除了虎門銷煙,這位從福州走出的民族英雄亦是水利大家。
治水,是他深耕四十年的“隱藏主線”。
《閩人智慧·福州系列》紀念林則徐誕辰240周年主題策劃第二期,帶你走近不一樣的林則徐。
林則徐雕塑。圖源:福州晚報
近兩百年前
他在家鄉福州干了件大事
福州市是國內水網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西湖作為福州內河系統的關鍵部分,通過內河干流與閩江相連,對福州的灌溉、城防、交通和環境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林則徐故居。圖源:福州日報
1828年,林則徐因丁憂回到家鄉,在目睹福州西湖淤塞嚴重后,深感痛心,倡議并親自督工修浚。
他通過重新劃定湖界、加固湖岸、種植梅樹護堤,大幅改善了西湖的生態和排澇功能。同時,他還修繕古跡、提升景觀,讓西湖更有文化氣息。
福州西湖。謝貴明攝
治湖期間,林則徐還代福州知府擬出《湖堤砌石種樹禁止掘毀告示》《重浚福州小西湖禁把持侵扣告示》。
為保證修浚工程高效,林則徐坐鎮湖心辦公。他不避“盛暑烈日”,甚至常常親自走到泥濘的工地里現場監督施工。
歷經近兩百年,這些故事至今仍在民間傳頌。
哪里有水患
哪里就有林公
無論身處何處,林則徐總是盡其所能興修水利、造福于民,一生治水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在山東省,繪制黃河形勢圖,催辦運河挑挖工程,查驗河防料垛;在浙江省,修建海塘工程,治理河道灌溉系統;在江蘇省,督修洪澤湖大堤,修浚三江一河;在湖北省,督修險工堤段,部署堤防歲修,親驗修工質量,制定防汛章程……
正是基于豐富的治水實踐與潛心研究,林則徐編撰了《畿輔水利議》,成為了清后期重要的水利專著,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即使在政治生涯的最低谷,林則徐依然寵辱不驚、殫精竭慮為民辦實事。
1841年,林則徐因堅持銷禁鴉片,被革職發配新疆戍邊。其間,黃河突發決口,洪水直沖開封。
面對洶涌的黃河水患,他雖身陷貶謫,仍臨危受命,日夜兼程馳援決口現場。
林則徐治水。圖源:中國水利
為把工程趕在春汛之前,他反復勘估現場,決定在河岸處筑起8000米長的圍壩,并在合龍口上端修建三道挑水大壩,于原河道內開挖引河30余千米。
黃河堵口工程艱巨,疾病纏身時,他仍親力親為,與民夫士卒一起挖泥擔土。
1842年,堵口工程勝利竣工。他組織修筑的黃河大堤,西起今河南開封市馬頭村、東至柳園口大馬圈村,共7.5千米,被后人稱為“林公堤”。
林公堤。圖源: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雖然治水有功,但林則徐依然被“發往伊犁效力贖罪”。眾河工和百姓為他憤憤不平,他卻鎮定自若,從容西行。
西行路上,林則徐吟出了千古名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痛快淋漓地表達了自己的志向。
遠赴新疆
竟成“福建援疆第一人”
1845年,在新疆“效力贖罪”的林則徐,發現當地民間水利設施——“坎兒井”。
坎兒井結構示意圖。
在深入考察之后,他認為坎兒井對于通水、灌溉農田都大有好處,積極幫助當地老百姓進行改造提升,并推廣這一經濟實惠的水利設施。
在他的倡導下,新疆吐魯番、哈密等地開竣了一批新型坎兒井,使自古以干旱聞名的火洲赤地逐漸變成了沃壤綠洲。
后來,老百姓把林則徐改進推廣的坎兒井稱為“林公井”,世世代代傳誦林公的恩惠。
位于吐魯番市高昌區葡萄鎮的坎兒井豎井景觀。圖源:石榴云
這一年,他還奉命勘察南疆(今和田、喀什、阿克蘇等地)荒地,重點考察了各地水源分布與水利現狀,提出系統治水方案,并上奏朝廷,為清廷制定新疆屯田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推動了南疆農業開發與邊疆穩定。
1849年,林則徐因身體健康等原因辭官回鄉,之后未再參與政務,他的治水實踐也就此劃上句號。
回顧林則徐的一生,他治水時間之長、投入精力之多、為民謀利之大,為后人所敬仰銘記和廣為傳頌,其治水安民的執著與智慧則一直在福州這片土地上延續傳承。
八閩古都福州因水而興,治水、護水、興水是一代又一代福州人的使命。
改革開放后,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水城福州一度面臨河水黑臭、垃圾遍地的煩惱。在福州工作時,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并持續推進內河污染整治,確立了“全黨動員、全民動手、條塊結合、齊抓共治”的治水方針,實施整治內河6年規劃,推動西湖綜合整治、晉安河清淤工程,開展閩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重現“山青水秀桔子紅”,用務實舉措還市民安瀾清波。
到省里工作后,習近平同志仍然十分關心福州的生態環境。2001年2月2日,春寒料峭。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等一行人頂著濕冷細雨沿西湖徒步察看污染源。行至西湖公園開化寺——林則徐當年治理西湖的總指揮部,一行人在營建于明代的宛在堂召開了整治西湖的現場辦公會。
西湖公園中的宛在堂。圖源: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習近平同志說,福州沾山水靈氣,因西湖而秀,西湖是福州發展的歷史見證,我們根治西湖,是對歷史、對人民的負責。
很快,省委、省政府把根治西湖列入了2001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整治行動隨即展開……當年6月底,福州西湖湖區整治工程如期完工,整治一新的湖區水面清澈,再現輕舟碎影、仙橋柳色。
福州西湖公園。圖源:遇見福州
2025年8月30日,是林則徐誕辰240周年的日子。連日來,省、福州市開展了系列紀念活動。當人們徜徉在美麗的西湖畔,散步在林則徐塑像前,沉醉于“水天相接、平分秋色”,不由自主感念為民治水的林公,以及后人的接續努力。
正是秉承林則徐的治水思想與方略,“歷代皆有修浚”的福州西湖,就像一顆鑲嵌在城市中央的明珠,千頃澄碧、煜煜發光。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翁彬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