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即日起,西湖桂齋重新對市民開放啦!
在福州西湖公園西南隅、荷亭旁藏著一座福州市級文保單位——桂齋,它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丁憂在榕的林則徐與福建布政使程含章,為紀(jì)念宋代抗金名臣李綱而建。
今年是林則徐誕辰240周年,為弘揚林則徐、李綱愛國精神與為民情懷,豐富西湖歷史文化內(nèi)涵,福州市園林中心對桂齋進(jìn)行活化利用,聯(lián)合福州日報社打造“湖山社稷 一世偉人——林則徐與李綱的跨時空對話”展覽。8月28日,西湖桂齋重新對市民開放,景點內(nèi)新展同步開展。
李綱(1083年—1140年)祖籍福建邵武,是宋代著名的民族英雄,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于一身。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來犯。在社稷危難之際,李綱作為京城守御使,全力指揮“汴京保衛(wèi)戰(zhàn)”,力退金兵。建炎元年(1127年),南宋初立,李綱臨危拜相,力主抗金,整頓朝綱。紹興元年(1131年),李綱退居福州,在城東報國寺(今新店鎮(zhèn)義井村附近)營造棲身之所。他筑室銘志,手植雙桂,并將之命名為“桂齋”。
被譽為“左海偉人”的林則徐在少年時就對李綱深懷敬佩,少年求學(xué)之余,他常常與學(xué)友到越王山麓(今屏山)的李綱祠憑吊,追慕其精神,青年時期的林則徐還至少兩次組織清理、修葺李綱墓。
時光流轉(zhuǎn),到了清道光八年(1828年),彼時位于越王山麓的李綱祠已“門墻傾頹,小屋三間,在蒙茸中,神像薰黑”。這讓福建布政使程含章與丁憂在榕的林則徐神傷不已,于是二人共同商議,將李綱祠遷建于福州西湖荷亭北面。為此,林則徐親自籌資,督工四個月,并重建了李綱生前珍視的“桂齋”,一代英雄由此再得憑吊之所。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則徐去世,翌年鄉(xiāng)人將其畫像祀于桂齋,兩位英雄同祀一堂。
本次展覽對林則徐、李綱事跡及與福州相關(guān)的歷史故事進(jìn)行了梳理,通過圖片、文字、史實資料輔以數(shù)字化手段進(jìn)行展示,讓兩位福建籍民族英雄在桂齋這方寸之地實現(xiàn)了跨越700年的時空對話。
福建博物院、福州市林則徐紀(jì)念館、新疆伊犁林則徐紀(jì)念館、邵武李綱紀(jì)念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為本次展陳提供了珍貴的圖片和文獻(xiàn)。
展覽將持續(xù)開放,市民可前往免費參觀。開放時間:上午9:00—11:00,下午3:00—5:00。
來源:福州新聞網(wǎng)
編輯: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