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福州市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的福建非遺博覽苑,是一座青磚褐瓦、彩色花窗的古民居,有著300多年的歷史。這個暑期,博覽苑以“八閩匠心 非遺新韻”為主題,集中展出了百余件琳瑯滿目的非遺精品。
眼前這個木雕作品是由莆田木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鄭春輝打造,仔細看能夠發現,遠處群山連綿、白云繚繞,近處竹柳成蔭、村舍掩映,農民趕著成群的牛羊把家回,在這件作品中,傳承人運用了傳統國畫的散點透視法進行構圖,融匯了鏤空雕、透雕、浮雕等多項技法,以田園詩歌的形式,展示了貧困山鄉脫貧致富后生機勃勃的美好圖景。
不僅有刻畫精細的木雕,還有栩栩如生的石雕,流光溢彩的瓷器……這些展品以豐富的題材、多元的藝術形式,展現了壽山石雕、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德化瓷燒制技藝等獨具福建特色的非遺代表性項目。
軟木畫又名“木畫”,是發源于福建福州的一種軟木雕刻手工技藝,形成于20世紀初,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軟木畫以櫟樹的木栓層軟木為原料,手工匠人以刀代筆、以木作畫,精雕細鏤,將自然美景凝于方寸之間,達到“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中”之妙。
傳統軟木畫多以擺件、屏風示人,今年以來,軟木畫頭飾的出圈,讓軟木畫不再只是躺在玻璃框中的展品,而是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觸手可及的生活美學,也為這門古老技藝注入了全新的時尚生命力。
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是運用“編梁”等核心技術,以榫卯連接,構筑穩固的拱架橋梁技藝體系,不用寸釘片鐵,木料僅通過榫卯連接,逐節伸展,就巧妙地實現了跨越山谷的功能。
為了豐富游覽體驗,迎接客流高峰,這個暑期的每個周末,博覽苑還舉行“周末戲相逢 非遺正青春”主題展演,傳統音樂、體育,以及游藝與雜技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走進坊巷古厝,為游客帶來一場場視聽盛宴和豐富的互動體驗。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福建總站
編輯:黃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