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福州,枕山面海,963公里的海岸線蜿蜒曲折。這里既是孕育千年閩都文化的搖籃,也是驅動海洋經濟騰飛的引擎。盛夏時節,記者沿黃岐半島至羅源灣探訪,只見漁港內漁船列陣、碼頭邊貨柜有序擺放。繁榮的背后,是福州市公安機關創新運用“岸海融合”治理智慧構筑的平安防線。
部門協同 破解管防難題
“你看,這艘船的航向明顯不對。”4月27日,福州市公安局岸海融合治理中心民警發現一艘船舶十分可疑。次日1時許,中心聯合福州海警局在閩江口附近海域抓獲船上的犯罪嫌疑人6名。
“過去涉海管理像‘九龍治水’,各部門數據不通。如今由岸海融合治理中心牽頭,真正實現了‘海上問題岸上解、岸上問題合力解’。”福州市公安局海岸安全管理支隊二級高級警長李煙平指著中心大屏上跳動的船舶航線、視頻巡查數據介紹。
海陸阻隔、大海茫茫,海上作業、交易、航行歷來監管難度大。岸海融合治理中心對各部門職能進行整合分類,集成各部門視頻資源、數字設備,推進多套涉海防控系統的數據庫融合,全量匯總各涉海職能部門數據。同時,福州公安機關全面加強與海事、海警、海洋漁業等部門聯勤協作,組建海上執法船隊,分階段開展海上聯合執法,確保“信息統一接收、指令統一發送、核處統一調度”。
“岸海融合治理中心像是一個指揮中樞,全局‘一盤棋’,扁平化指揮,推動各職能部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對涉海要素和違法犯罪的標本兼治、系統治理。”福州市公安局海岸安全管理支隊負責人謝金平介紹。
2023年10月岸海融合治理中心成立以來,福州公安機關以“采、查、防、控”為核心,對涉海“人、船、場、企”四類要素實現數據全覆蓋。通過整合各部門信息資源,運用大數據比對篩查可疑目標,今年以來涉海違法犯罪警情數同比大幅下降,破案率大幅提升。
創新機制 夯實安全根基
“連江縣是全國水產大縣,海洋經濟占全縣生產總值比重超過35%。守護好這片海,就是守護好發展的根基。”連江縣公安局海防大隊大隊長林自強的話,道出了公安機關護航海洋經濟的決心。
在黃岐半島,養殖漁排如翡翠鑲嵌海面,漁民們忙著收網。不遠處的街道上,“反走私、反偷渡”的宣傳橫幅在風中獵獵作響。
今年以來,連江縣公安局聯合海警部門破獲涉海刑事案件10余起,查處行政案件近20起,抓獲在逃犯罪嫌疑人10余名。連江縣公安局通過“封港清查”“清港清灣”等專項行動,常態化巡查岸線重點部位,及時更新涉海要素數據,讓“靠海吃海”的漁民們安心生產。
羅源灣的深水良港邊,福建華東船廠有限公司的龍門吊正吊運鋼材。“以前總擔心廠區邊角料被偷,現在民警天天巡邏,還有無人機空中喊話,我們心里踏實多了。”公司安保經理葉剛對羅源縣公安局碧里派出所創新推行的“潮汐巡邏”機制連連點贊。碧里派出所根據漁船民出海規律、企業生產節奏,推行“潮汐巡邏”機制,科學調配警力,聯動企業保衛部形成“海陸空”立體巡查網。
“為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我們在船廠設立警務室,探索推出三種途徑摸排矛盾糾紛、六支隊伍組成和諧調解團隊、三種措施調處矛盾糾紛的‘三六三’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實時跟進矛盾糾紛調處進展。”碧里派出所副所長鄭能籌介紹,今年以來,碧里派出所民警成功調處矛盾糾紛60余起。
警民同心 岸海聯防聯控
“看見警燈閃警察在,心里就不慌。”這是記者在沿海走訪時聽到最多的話。
這份安心來自福州公安機關與群眾共建的“平安共同體”——300余支民間巡防隊活躍在岸線,百余家企業參與聯防聯控,數萬封《致漁船民的信》送到船頭,漁民化身“海上哨兵”。
7月4日晚,在連江縣某反走私執勤點,深夜的海風裹挾著咸濕氣息,民警手持自主研發的“車輛查控共治碼”逐一核查過往車輛。
“請打開車廂配合查驗。”連江縣公安局筱埕派出所所長林前帶領民警在卡點對往來車輛進行檢查,核實證件、查驗貨物、登記信息,一套流程行云流水。
這個設立在沿海交通咽喉的卡點,是福州公安機關岸線防控網的一個節點——周邊派出所民警輪值駐守,數字化登記系統實現“人車貨”信息一鍵追溯,讓走私分子無隙可乘。
潮起潮落間,福州公安機關以“岸海共治”的智慧,守護著這座城市向海而興的夢想,讓“海上福州”的平安底色愈發鮮亮。
來源:人民公安報
編輯:黃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