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區日新月異,高質量發展動能強勁。記者 林雙偉 攝
江海潮涌處,歲歲有常新。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確定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發展目標30周年。作為總書記親自擘畫的“東進南下、沿江向海”城市發展戰略的主戰場,福州新區(長樂區)無疑是觀察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30年的最佳窗口,讓我們攤開時間卷軸細看成績單。
30年,“新新”向榮
創新,是福州新區(長樂區)堅定踐行的“長期主義”,已經成為這片熱土鮮明的產業特質。
這個夏天,我們見證創新的速度和進度頻繁被刷新——
7月25日,福州寧丹榕康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化藥1類RK-4注射液獲國家藥監局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是福州新區首款獲批臨床試驗的創新藥,將為激發福州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策源”效應注入一劑“強心針”。
“輔布司”長樂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幫助紡織企業提質增效。記者 林雙偉 攝
7月31日,“輔布司”將全新升級的蕾絲花邊AI質檢解決方案向同行推介。這套方案與人工檢測相比,用工成本降低70%,花邊品質提升2個等級,檢測覆蓋率100%,而且質檢精度達到0.1毫米。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林云峰指出,輔布司的創新實踐充分印證,針織行業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活力。
8月1日,福州市數聯網建設成果在福州新區發布。福州數據流通利用平臺正式上線,標志著福州市已構建起數據流通的“高速公路”,通過統一目錄標識、統一身份登記、統一接口標準,有效解決數據“供不出、流不動、用不好”問題。
……
福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記者 林雙偉 攝
紀錄頻頻刷新是福州新區(長樂區)30年來“新新”向榮的生動縮影。尤其是福州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十年來,在一片荒涼沙地中崛起的濱海新城,以數字經濟為突破口,用信息化驅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推動數字新基建建設,形成了“天上三朵云(數字福建政務云、商務云、福州政務云)、中間兩中心(省超算中心、省智算中心)、地上兩條路(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海峽光纜一號)”的建設格局;集聚了全省規模最大的算力,現有六大數據中心規劃機柜7.3萬個,已建成1.5萬個,建成投用人工智能算力2585P,超算算力6000萬億次/秒。
30年來,福州新區(長樂區)厚積薄發、聚勢而強,創新之力,歷久彌新。
30年,“爭爭”日上
作為福州“東進南下、沿江向海”城市發展戰略的主戰場,福州新區(長樂區)清楚,自己肩負著區域聯動、輻射帶動和全域繁榮的重大使命,在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進程中,始終發揚“敢想、敢闖、敢試、敢冒”精神奮勇爭先,全面融入福州都市圈和強省會戰略。
福州機場T2航站樓建設如火如荼。記者 鄭帥 攝
論30年的“爭爭”日上,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是最鮮活的例證。作為當時福建省“天字第一號”工程,長樂國際機場于1993年元旦動工,1997年6月正式通航,在時光流轉中不斷講述新的故事——
7月21日,一輛貨車滿載福建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申報的進口零部件,快速通過卡口,進入長樂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標志著福建省首個空港型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開園運營。未來,這片面積僅1.83平方公里的土地,將重點發展保稅物流、保稅維修檢測、保稅加工、跨境電商等業態,打造成為福州新區現代產業開放創新的重要引擎,福州推動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福建加強全球經貿往來、引領外向型經濟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發展的重要平臺。
綜保區背靠的長樂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如火如荼。5月1日,長樂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新建主跑道貫通;7月1日,T2航站樓站前高架橋順利通車,環形交通網絡提前4個月成形;7月19日,作為機場二期擴建的能源保障關鍵,電力外配套工程完成全部施工,并于7月29日向元翔公司送電,實現“一路綠燈”……鏗鏘鼓點激揚壯闊征程。作為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設施之一,長樂國際機場即將跨入“雙跑道、雙航站樓”時代,預計2026年建成后,福州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處理能力可達到3600萬人次。
濱海快線已啟動列車上線動態調試。記者 陳暖 攝
長樂國際機場即將在全省率先實現“高鐵進機場”,輻射四方的公路、鐵路正在不斷延伸。5月8日,福州至長樂機場城際鐵路F1線(濱海快線)正式開啟全線空載試運行。這條串聯主城新城,銜接地鐵、國鐵、機場的城市“新動脈”,進入線路開通運營前的最后沖刺。與此同時,福莆寧F2、F3線長樂機場段工程加快建設,福州都市圈將乘著軌道交通加速邁向同城化。可以想見,未來銀翼起降如織,將譜寫越來越多的“雙城”故事。
30年,美美與共
30年,身處城中又是怎樣的感受?
首占鎮上洋村的村民們即將搬進新家,滿是期待。洋廈嘉園、洋廈馨居,新家園其中的“洋廈”二字源自他們的來處——洋廈自然村,印刻著村民對于故土的眷戀,而“嘉園”“馨居”則象征全體村民對于未來安居生活的美好愿景。這些日子,上洋村黨總支書記黃冰四處取經問道,“村民住進樓房,村子變成社區,我們的工作也要相應調整,讓村民們盡快適應物業管理等新變化”。灰矮的民房被拆除,逼仄的通道被拓寬,積水的問題將不復存在,新城的活力值與古街的煙火氣正在這片土地交織成畫,讓村民們可以“記得住鄉愁、觸得到繁華”。
鶴上鎮岐陽村蓮藕豐收。(長樂融媒體中心供圖)
種植戶胡笑笑一家從安徽搬來長樂,在鶴上鎮岐陽村開墾了300多畝藕田。“3年前,我父親經朋友介紹來到長樂,一眼就看中了這片無沙的水稻田。土壤細膩黏重,保水性強,恰好適合蓮藕的生長。”第一年,他們的藕田就迎來了豐收,產出的蓮藕個頭飽滿,質地潔白,煮熟后口感粉糯,很快打開了銷路。今年,藕田畝產預計達1500公斤左右,胡笑笑一家忙著在泥里淘“金”,其樂融融的畫面成為長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閩江河口濕地,福建最大的原生態河口三角洲濕地,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劃圈守護,清退互花米草、養殖池,歸還候鳥棲息地,實現從瀕危濕地到候鳥天堂、從人鳥爭地到人鳥互相成就的轉變。每年,數以萬計的候鳥在此越冬、停歇。這不,立秋剛過,秋遷候鳥的“先遣隊”就已抵達。成群的紅腳鷸、黑尾塍鷸、鐵嘴沙鸻在灘涂間忙著覓食、休整,為長途遷徙蓄足能量。“咔嚓——”等候已久的攝影師們按下快門,定格了濱海濕地保護最富生命力的瞬間。
……
30年,美美與共的故事說不盡、道不完,皆是福州新區(長樂區)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厚植綠色生態底色的生動實踐。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黃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