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陳全面升級,國寶級大唐香爐亮相
煥新省博迎來暑期“文博熱”
小朋友在沉浸式數字體驗區了解文物的故事。
“每到一座城市,必逛當地博物館!”暑期到來,“文博熱”持續升溫,福建博物院(簡稱省博)也成為福州文旅消費的“頂流打卡地”。從一時熱潮上升為持久引力,福建博物院在暑期前煥新,用科技創新為傳統文化賦能,以優質的文博資源展示福建文明、講好福建故事。
精美文物吸引了小觀眾的目光。
“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全面升級
經歷了近兩個月的提升完善,“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在暑期前全面升級。記者現場看到,文物的陳列和空間布局有了更鮮明的層次感,通過不同的主色調區分展陳年代,讓游客循序漸進地走上福建古代文明的旅程。該展覽還增加了不少沉浸式數字體驗區,成為孩子們扎堆的好去處。
位于福建三明的萬壽巖遺址,有著“南方周口店”之稱,記載了18.5萬年前古人類繁衍生息的悠悠歲月,更銘刻下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習近平搶救遺址的感人故事。升級后的展覽,展出了2000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習近平對萬壽巖遺址保護的重要批示,向游客展示了萬壽巖遺址的保護過程。
同樣,在“辟山耕海 先民開閩”史前文化介紹里,展示了近年來福建省對南島語族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僅圖文并茂地解釋了南島語族的起源和擴散,還詳細比對展示了閩臺史前文化在考古學上的相似性。
來省博逛展,許多業內人士或者文博愛好者都是為了兩位女子精美絕倫的陪葬品而來。一位是閩國第三任君主王延鈞之妻劉華,一位是被譽為“南宋一姐”的黃昇。此次展陳升級,這兩部分的布展也有了很顯著的提升,尤其是黃昇墓出土精致絲織品的展柜燈光布置更加科學和細致。現場不少游客表示,絲綢的肌理和紋飾比以前更清晰了,非常適合漢服愛好者“挖寶藏”。記者看到,現場還全面展示了黃昇墓出土絲綢的裝飾紋樣,并進行了相關圖文的科普。
“就像老鼠掉進了米倉一樣,我太喜歡黃昇墓絲綢紋樣的科普了。什么是魚藻紋?什么是蜻蜓戲蓮?海棠與石榴花有何區別?都解釋得一清二楚,對我以后繼續研究黃昇墓很有幫助。”從杭州來的美院學生小林對記者說。
全新的展陳形式受到觀眾喜愛。
國寶級唐代香爐重磅登場
暑期的福建博物院,最火的還是位于一層2號展廳的“關山共赴 盛世中華——周秦漢唐文物大展”。4月29日開展的該場特展,最大的亮點就是可以直面“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兵馬俑。這也是福建博物院時隔20年后,再度展出秦始皇陵兵馬俑真品,所以自展覽開展之后就引爆了全城的“兵馬俑熱”。
“從神秘莊嚴的西周青銅器,到氣吞山河的秦兵馬俑;從承載漢代帝王永生信念的金縷玉衣,到絢麗奪目的唐三彩釉陶……這些跨越千年的瑰寶,在家門口就能‘一網打盡’,盡收眼底,錯過這一次不知道又要等到什么時候。”和同學結伴來參觀的教院二附小學生丁其然說。
值得一提的是,7月初,來自法門寺博物館的鎏金臥龜蓮花紋五足朵帶銀香爐亮相該場特展,這也是該唐代皇家御用香器跨越1300年時空首度亮相榕城。
現場講解員介紹,該香爐為現存唐代同類香爐中最大的一組,尤其是香爐與爐臺成組配套,屬國內首次發現。該香爐不僅是御用香具,是盛世大唐生活情調的視覺化表達,更是盛唐物質文明與精神信仰的完美融合。
記者看到,該香爐爐身鏨刻蓮花、臥龜,五足飾鎏金朵帶,工藝繁復,可見千年前“皇家機構”大唐文思院的精工與巧思。記者現場發現,許多游客專程前來一睹這件唐代“金銀器天花板”的芳容,其中不少觀眾還是二刷、三刷。該場特展持續至8月31日,還沒來得及參觀的市民和游客,不妨前來看看。
全面升級的“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吸引了許多市民和游客觀展。
服務升級提供更好觀展體驗
除了全面升級展陳,增加國寶級重量展品,福建博物院還升級服務,給觀眾更好的觀展體驗。
在福建博物院展館入口,一整排的數字化行李寄存柜,為“特種兵游”的外地游客提供方便。步入展覽大廳,兩旁分設“智慧導覽區”和“自助淘寶區”,游客在“智慧導覽區”可租借到觀展講解器,其中智能和輕便的“AR眼鏡智慧講解器”最受歡迎,展館里到處都是戴著AR眼鏡認真聽講解的孩子;在“自助淘寶區”,游客通過自動售賣機可解鎖各式金幣紀念章類的文創產品。在三樓,省博還開設了一個連廊的文創商店,游客在這里不僅能買到省博獨有的文創商品,還能一站式購買品類豐富的福州元素文創產品。如果觀眾買了明信片,現場就可以通過中國郵政寄給親朋好友。
省博還提供每日固定4場的免費講解,時間分別為10:00、11:00、14:30、15:30。
除了上述介紹的“福建古代文明之光”“關山共赴 盛世中華——周秦漢唐文物大展”,“福建考古成就展——閩跡蹤尋”XR行浸探索體驗展,以及“愛廉說——文物話清廉特展”“銘記英雄——飛虎隊主題歷史圖片展”、蘇區文物展等也值得一看。
來源:福州晚報
編輯:黃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