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5個多月的生長,眼下,連江2萬余畝海蟶迎來采收季。村民們每天趁著潮落的間隙與潮水賽跑,搶收成熟的海蟶,忙得不亦樂乎。
浦口鎮中麻村南面海域地處敖江入海口。今年正月,村民們在海邊灘涂上開始養殖1000余畝海蟶,目前已達到上市的標準。16日清晨5時許,村民們趁著潮水逐漸回落,駕著手扶拖拉機,蹚著沒膝的潮水,浩浩蕩蕩趕往距離岸邊約1公里的低潮位海蟶養殖區。
“挖海蟶需趕在退潮時進行,大概需要作業三到五個小時,來不及休息,必須爭分奪秒。”中麻村村民林兆明說。
在海蟶養殖田里,村民們通常以三五人一組協同作業,部分小組有10余人。只見他們一字排開,躬身彎腰,一手揮動小鋤頭,快速挖開約40厘米厚的灘涂泥層,另一手撿拾海蟶,放入塑料盆中。待盆中裝滿,村民便將海蟶倒入筐內,再挑至手扶拖拉機旁進行集中轉運。
據悉,隨著連江縣海洋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海水水質持續提升,近兩年海蟶產量較以往有了顯著提升,市場價格也趨于穩定。“今年海蟶的畝產約3000至3500千克,市場價每500克15元左右,和去年基本持平。雖然勞作辛苦,但有這樣的收成,大家便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中麻村村民余統進說。
據了解,連江縣海蟶養殖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曉澳鎮、浦口鎮、琯頭鎮及馬鼻鎮的淺海灘涂。以往,村民們多采用傳統養殖模式,即在靠近岸邊的中、高潮區域開展小范圍的海蟶養殖,不僅分布零散,且產量較少、經濟效益有限。近年來,在連江縣相關部門的技術指導下,村民積極創新養殖方式,引進新品種,在海邊低潮區域開拓蟶田,形成連片規模化養殖。如今,產出的海蟶個頭大、肉質肥、汁水甜,口感獨特,尤其是浦口鎮中麻村和曉澳鎮百勝村養殖的海蟶,深受消費者青睞。
“中麻村海域靠近敖江入海口,咸水與淡水在此交匯,養殖的海蟶殼薄、味鮮。目前海蟶很搶手,我們每天收5000多千克的海蟶送至馬尾市場銷售,很快就賣完了。”海蟶經銷商張孝耀說。
據連江縣海漁局統計,2024年全縣海蟶養殖面積達2.3萬畝,總產量超4.8萬噸,產值約15億元。今年全縣海蟶種植規模與去年相當,預計總產量和產值基本持平。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黃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