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主題蛋糕。
隨著《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與口碑雙豐收,其IP衍生品市場持續升溫。除了官方合作的手機、手辦等產品火爆市場外,“哪吒美食熱”也在福州悄然興起,“哪吒蛋糕”“哪吒糖葫蘆”等商品成為年輕消費者的新寵。
“哪吒”主題美食熱銷福州
“天啊,這也太可愛了吧!”20日下午,市民陳女士不經意間瞥了一眼臺江區一家甜品店的柜臺后,就再也挪不動步了。原來,柜臺里竟然擺著多款根據《哪吒之魔童鬧海》不同劇情和片段設計的主題蛋糕。蛋糕上,要么是怒發沖冠的“魔童”,要么是翩翩君子風范的東海龍宮三太子,讓她恨不得立即買下來。
挑選了半天,陳女士買下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版的水果夾心蛋糕,價格為108元,比普通造型的蛋糕貴了10元左右。“很值得。要不是今天沒開車,我可能會全部買下來。”
店員透露,看到《哪吒之魔童鬧海》火爆,他們就推出了多款與電影相關的蛋糕,根據奶油材質和蛋糕尺寸的不同,價格從79元至288元不等。該店員表示:“這些蛋糕特別受歡迎,一周多時間就有上百位顧客下單。”
外賣平臺公開數據顯示,近一個月福州“哪吒”關鍵詞搜索量增長420%,相關商品銷售額更是大幅上漲。記者通過搜索發現,眾多福州餐飲企業近期推出了“哪吒”主題的蛋糕、糖葫蘆等美食,甚至還有海鮮火鍋商家推出“魔童鬧海”套餐。
商家“蹭流量”面臨法律風險
“哪吒”主題的蛋糕、糖葫蘆固然可愛,但熱銷背后也暗藏隱憂。記者采訪發現,市場上多數“哪吒”主題美食并未獲得官方授權。
在外賣平臺上,記者找到一家銷售哪吒主題蛋糕的商家,詢問其是否有官方授權。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蛋糕只是在款式上用到了電影素材,但并非官方聯名款,沒有得到官方授權。
那么,這種操作是否侵權呢?福建中美律師事務所的林律師表示,“哪吒”這一人物名稱和傳統形象是一種公共資源,但《哪吒之魔童系列》中的人物卡通形象在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又加入了流行元素,具備了享有著作權的構成要件,出品方也相應地獲得了電影的著作權、各種人物形象的著作權、知名商品名稱的權益等。如果商家僅是對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名稱“哪吒”以及傳統“哪吒”形象進行利用,不會構成侵權。但若商家利用《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的人物形象、視頻片段、臺詞等,則涉嫌侵犯著作權,需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二創”周邊產品魚龍混雜
隨著《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爆火,其周邊產品也成了“香餑餑”。由于正版周邊產品供不應求,且大多是預售,這給了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機。
20日下午,記者在福州蘇萬寶商圈的一家“谷子”店看到,一款哪吒盲盒正在銷售。記者詢問商家是否正版,商家先是不置可否,然后說:“要不然你再等20天看看。”
“乾坤圈手鐲”“哪吒盲盒”“《哪吒2》電影桌面掛件”“電影同款周邊”“哪吒敖丙書包掛飾”……記者搜索本地二手平臺發現,一些商家在商品名稱中直接標注“電影周邊”等信息,將相關商品進行轉讓銷售,價格從幾元至千元不等。但當記者詢問是否為正版時,部分商家不正面回答,部分商家則表示為“二創”周邊,并稱“官方正版需移步旗艦店購買”。
此外,目前非常火爆的“結界獸冰箱貼”,在某電商平臺上也有不少商品鏈接,其中一款標價為12元的冰箱貼銷量已超過2200件。記者詢問客服該周邊是否有官方授權時,對方回復“是‘二創’和平替(自制)”。
對此情況,林律師也表示,如果消費者制作電影周邊產品僅供個人使用、贈送親友或收藏,并不涉及商業行為,那么此種行為屬于合理使用范疇,被法律所允許。但若消費者自制電影周邊產品并用于商業銷售,或者商家未經權利人同意擅自制作電影周邊產品并用于銷售,則這些行為已超過合理使用范疇,構成侵權,且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