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訪全國人大代表、福州市市長吳賢德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效的主要目標和具體措施,讓我們倍感振奮、倍增干勁,激勵著福州廣大干部群眾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全國人大代表、福州市市長吳賢德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2023年,福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928.47億元,增長5.2%。站在新起點,福州以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為突破口,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切實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吳賢德說。
具體而言,福州將重點抓好4件事:一是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建設高新區、軟件園、大學城、科學城、科創走廊,力爭今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600家;二是圍繞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實施產業鏈重點項目134個,推進5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建設,辦好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力爭數字經濟規模達7700億元以上;三是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車、海上風電、氫能、新型儲能等新能源產業,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四是加強人才戰略支撐,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辦好“好年華 聚福州”人才峰會等系列活動,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去年10月,福州市榮獲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是全球五個、我國唯一獲獎城市。吳賢德表示,福州將按照“東進南下”的城市發展戰略,發揮海濱、山水、古厝、溫泉和生態的獨特優勢,統籌推進老城更新和新區建設,持續打造海濱城市、山水城市。
據介紹,福州將在打造便捷交通、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宜居品質、建設新區新城等方面持續發力,統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高質量發展的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在發展民生事業上,福州始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去年各級財政用于民生支出814.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8%。未來,福州將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的一年,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扎實推進集團化辦學、集團化辦醫、‘長者食堂+’等惠民舉措,推動市文化館新館、市少兒圖書館新館、市科技館新館開館,推進‘有福之州 書香榕城’建設,辦好6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讓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吳賢德說。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黃國偉 責編:林真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