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輝映著最質樸的匠心;當國家級的崇高榮譽,加冕于最傳統的手藝,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探尋的故事。2025年4月,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福州市木雕行業協會會長陳忠,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那一刻,激動之情難以言表,萬千感慨在胸中激蕩翻涌。這份榮譽,或許正是對他心中關于木雕、關于傳承、關于奉獻的最高嘉獎。
匠心求索,琢木成韻
茶香氤氳,笑語盈懷。初見陳忠,便覺其聲朗朗,暢快瀟灑。他是一位尊重刻刀與木料對話的匠人,但與那些默默耕耘者不同,他有著一顆帶領行業前行的心。
從1987年至今,陳忠已在木雕行當里摸爬滾打了近40年。他說:“我這雙手,雖厚繭叢生,但這是作為手藝人的印跡。”而他的手藝,就如同這杯中普洱,有著時間的沉淀,愈發醇厚,韻味悠長。
中醫之診,素有“望聞問切”;木雕之道,陳忠自創“望聞切問”。雖序次略移,但這是他獨辟蹊徑、自成風格的木雕藝術哲學。他凝神以望,細察木材的紋理,洞悉內在的生命氣質;他靜心以聞,品味木料的天然氣息,感受歲月的溫潤醇厚;他運刀為切,以刀為筆,將觀察、感悟與探求付諸實踐,賦予木料新的生命;他虛心以問,不斷叩問雕刻的奧秘,尋求與木材、與藝術更深層次的對話。
福州雕刻廠的磨刀聲,是陳忠雕刻生涯“問”的序章,那枯燥中沉淀了對細節的敬畏,從此他精心打磨技藝,與木料對話。為精進技藝,1989年他南下廣東學習牙雕,僅一年便遭遇行業寒冬,象牙交易被禁。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展現出驚人的韌性與變通。困境中,他將牙雕精髓融于牛骨之上,開啟了全新藝術旅程。牛骨成品形似象牙,某種程度上質感亦不輸象牙,且成本遠低,深受東南亞客商青睞。
此番經歷,讓他體悟到,工藝傳承絕非固守形式,需不斷注入新的生命力。之后,他立足木雕本源,融入牙雕精粹,并將“格物”理念貫穿始終,“問”生活,也“問”自然,將山川草木、鳥獸蟲魚的萬千形態與靈動神韻,悄然凝于刀下,最終求“問”出獨屬于自己的木雕語言。
他曾揣摩“廣作”的精巧,也體悟“京作”的恢弘。廣州“小蠻腰”的纖巧,北京“中華尊”的沉穩,皆令他心向往之。他巧妙將“小蠻腰”的婀娜與“中華尊”的雄健,注入觀音造像,賦予傳統形象跨越時空的魅力,實現現代意趣與古典風韻的完美融合。
切刀之魂,問藝之源。陳忠借古開今,在各大工藝美術賽事中屢獲殊榮,斬獲金銀獎近30項,作品《檀香紫檀小圓角立柜》《黃花梨鑲嵌小葉紫檀羅漢床》先后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這些成就,既是他雕刻語言的具象化,更源于他與木料之間那份超越技藝的深刻連接。
中元藝術館展廳局部圖
心同木語,格物致知
陳忠對木材仿佛有種天然的親近。“我與木材同頻,總能產生天然的共鳴。”憑借敏銳觀察與豐富經驗,往往只需一望、一聞,他就能準確判斷出木材的產地、品種乃至年代。若再稍加試切,更能與木料“達成默契”,判斷出何種題材最能彰顯其個性。而這種近乎本能的“天賦”并非與生俱來,那是“望”木、“聞”香的沉淀,也“切”磋、“問”藝的磨合。
陳忠酷愛閱讀,尤擅從書中“問”。九十年代,一本名為《故宮里的家具》的書,開篇那句“故宮里的家具多為小葉紫檀和海南黃花梨”,清晰如昨。那一刻,陳忠仿佛窺見了皇家生活的精致奢華,心中便涌起一個念頭:皇帝所鐘愛的家具,必定是世間難尋的珍寶。憑借著敏銳的直覺,他四處搜尋小葉紫檀和海南黃花梨的蹤跡。
“那時沒人教,但是你想學、想努力,你會沉迷其中。”為了研究這兩類木材的特性,他會將二者制作成小“名片”,放在口袋里,隨時拿出來聞一聞、辨一辨木料的清香;或對著太陽照一照,拿著手電筒看一看,觀察木料的紋理色澤。這持續不斷的“望”與“聞”,不僅讓他收藏的原材料日益豐富,更促使陳忠開始思索:如何運用傳統工藝,將這些珍稀木材打造成既契合當下審美,又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家具?
中國古典家具藝術,歷經唐宋的積淀,至晚明時期達到其輝煌的頂峰。由江南文人主導設計制作的明式家具,造型洗練大方、氣韻生動、質樸典雅,具有一種“天然去雕飾”的藝術品格,堪稱中國古典家具的巔峰之作。陳忠潛心研究,借鑒明式家具的精髓,從繪制草稿開始,便仔細規劃,堅持藝術性與實用性的完美結合。他的家具作品不僅展現出獨特的視覺風格,更巧妙地呼應了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
正是對明式家具精髓的深刻領悟,促使陳忠決心將個人技藝轉化為更廣闊的藝術事業。2008年,他選址福州閩侯南嶼鎮,創立了福建中元藝術品有限公司,探索雕刻藝術的創新之路,也為所有熱愛雕刻、技藝精湛的藝人提供了施展才華、實現價值的廣闊平臺。
如今,古樸的文房雅器、精巧細致的骨雕、栩栩如生的木雕佳作在這里不斷涌現,那是陳忠“大美中元·傳承百代”的愿景。步入展廳,木頭的淡雅清香,沁人心脾,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匠心獨運與時光意趣。
筆桿椅 老撾大紅酸枝
匠心筑夢,引領前行
“工匠須具備精湛技藝,能嫻熟掌握與運用;應肩負傳承之責,將技藝傳授后人;更需擁有創新思維,思考技藝如何轉化為產業,并引領行業發展。”正是這份對木雕事業的熱情與遠見,陳忠獲得了廣泛認可。2016年,他被推舉為福州市木雕行業協會會長。
福州木雕,歷史悠久,作為福州文化的璀璨象征,在中國傳統木雕藝術中獨樹一幟。技藝之精湛,風格之獨特,既為世人所珍愛,亦承載著福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深情寄托。
“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優生態”本著這樣的思路,陳忠上任后積極搭建交流平臺,熱心培養年輕匠人,既守護著老一輩匠人的寶貴技藝,也積極引領行業邁向新的未來。在他的帶領下,木雕協會工藝美術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會員已達300多人,其中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從最初的3位增至29位;高級工藝美術師隊伍壯大至36人。
經年耕耘,匠心凝聚,最終促成了福州工藝美術界的一次集體綻放。2024年,福州市木雕行業協會聯合壽山石、脫胎漆器兩大行業協會,共同參與了由福州市政府主辦的“閩都巧藝——福州傳統工藝美術晉京展”。這是福州工藝美術界時隔一個甲子(六十年)再次大規模進京展示,不僅彰顯了福州傳統工藝魅力,促進了非遺保護,更為“閩都文化”傳承注入新活力。在協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福州木雕技藝持續精進,此次參展的木雕作品水平整體提升。其中,32件木雕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這些作品融入了“現代閩生活”的美學表達,展現了“閩都文化”獨特的審美情趣與生活體驗。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 題
草木或許無言,匠心自有其韻。陳忠以其獨特的“望聞切問”,感悟自然,描摹生活,以豐富的閱歷賦予木料新的生命,成就厚重沉穩的自我,同時助力著福州木雕事業良性發展。刻刀與木料間,低吟淺唱的,是一位匠人孜孜以求的藝術追求與初心。
本報記者 馬洛
陳忠藝術簡介
全國勞動模范、福州市木雕行業協會會長陳忠
1987年起在福州拜師學藝,又到廣東學習竹、木、骨雕刻技法。1990年在廣州創辦昌興工藝廠,生產竹、木、骨雕刻工藝品,經中國廣州交易會遠銷東南亞及世界各地。2008年成立福建中元藝術品有限公司,經許可生產、銷售象牙工藝美術品并開始收藏名貴木材,生產古典家具。2008年,隨著業務擴增,在有關部門支持下按相關政策給予建廠支持,廠房占地6萬多平方米,并成立了藝術品研發中心。
現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手工藝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師,福州市特級名藝人,福州木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福清市第十六、十七屆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現任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木雕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牙雕專委會副主任、根雕專委會副主任,福州市木雕行業協會會長,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福建工程學院客座教授,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其工作室獲得福建省技能大師工作室、福建省民間文藝名家工作室、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示范基地、福州市古典家具制作技藝非遺保護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