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歲暮天寒,一年終章時,“非遺版春節”恰似不經意,卻又如早已約定般,翩然而至。春節榮登非遺名錄,這預示著2025年,我國將迎來首個非遺版的春節。燭光搖曳下的家宴,街頭巷尾的鞭炮聲,乃至那對視一笑間的深情……“非遺”與“春節”的邂逅,全球共賞中國風的“羅曼蒂克”;2024與2025的交替,時光見證中國式的浪漫。
羅曼蒂克,是英文romantic的直譯,即為浪漫,辭典上的解釋為富有詩意,充滿幻想之意。炎黃子孫的血脈里,生來就流淌著中國式的浪漫,這不僅僅是一聲聲諾言,一種種儀式,更是源自中華深邃的血脈,是文化的自信,是傳承的力量。
回首2024,從春夏到秋冬,仿佛以二十四節氣為筆觸,早已將浪漫基因深深地刻進人間煙火中。中國制造的極致,繪就蒼穹之上的詩意;拼搏不屈的汗水,成就奧運賽場的輝煌;《七子之歌》的唱響,映射紫荊綻放的溫暖;75載的征程,見證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傳奇。或許曾步履蹣跚,或許曾淚灑衣衫,但堅韌、希望、浪漫,始終如影隨形。
二十四節氣,大自然的生命美學,這份浪漫也始終在《文化生活報》中綿延。甲辰歲月,我們不忘在節氣輪轉時,將意趣、美好、見聞……編織成祝福、問候、思索,借著墨香雅韻,向每一位讀者傳遞著中國式的極致浪漫。同時,我們還以石為紙,以刀為筆,一場延續9年的兩岸競技,從旖旎濱海之城福州,跨越山海,首次踏入革命圣地延安,漫步中西文化交融的澳門,在不同的地域脈絡中,播撒篆刻藝術的種子;我們亦以創新為筆,以活動為墨,從“大漆無言”到“和風滿院”,從“輝煌之路”到“見字如面”,引領眾人觸摸歷史的溫度,領略文化的深度。
2024年,綺麗羅曼,蹁躚紙筆;2025年,浪漫傳奇,時光筆續。新的一年,《文化生活報》銘記舊友的期許,亦為與更多新朋相識,我們備上新的文化專欄。
石中自有千秋景,筆下細品萬古音,專欄《田黃瑰寶》帶你探秘田黃身世,品味田黃雅韻;山海交響孕三山,文脈綿延四先生,專欄《三山四先生》帶你品讀陳子奮、沈覲壽、潘主蘭、鄭乃珖諸老的藝術人生,瞻仰他們的風骨氣節;墀頭雕刻風華現,馬鞍墻上故事藏,專欄《福印墀頭》帶你探尋三坊七巷那些鑲嵌在古建筑之上的墀頭,聆聽它們低聲訴說的光陰故事。“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長,一生只愛一人……”在《車馬慢》這個專欄,你將透過名人尺牘,穿越紙背時光,追憶那字里行間的款款深情。“解語聽香,披襟拾趣……”專欄《騁懷融趣》則是書法家蔣平疇的創作與感悟。在這里,你將走進他的水墨世界,聆聽他在詩詞風景中吟唱的浪漫旖旎……
浪漫,既是傳承的脈絡,亦是自信的彰顯,更是不懈追求的漫漫征途。中國式浪漫,以其最深沉的美好,詮釋著這份堅守與前行。2025年,《文化生活報》將再度攜手海峽兩岸青年篆刻愛好者,共赴10年金石之約。在這里,我們競技、成長,也相聚、傳承。2025年,我們將開拓更廣的藝術疆域,讓更多喜愛篆刻、癡迷文字的人聚在一起,領略石上留痕,刀下傳聲的曼妙。同樣,我們依舊會為大家呈現更多有情、有趣、有意的展覽,守護非遺的活態傳承,弘揚中國優秀文化,讓“中國式的極致浪漫”在你我的每一次相遇中得以具象呈現。
冬已遲暮,新春可期。人間煙火,字里行間,浪漫繾綣。2025,愿故知新交,與我們一同攜手前行,慢賞晴花,細品風月,邂逅更加優雅、輕盈、幸福的中國式浪漫。
本報記者 馬洛